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体力和脑力两种形式。劳动力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是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二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劳动者属于个人所有,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而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没有成为商品,就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不建立劳动力市场,就不存在健全的市场体系。劳动力成为商品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个人并不直接掌握公有的生产资料,要实现自己的劳动力和公有的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只有通过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反映的是劳动者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之间不同的利益关系,工资仍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也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价值具有特殊的结构、特殊的交换形式,劳动力商品能否顺利交换有其特殊的意义。劳动力商品特殊性理论告诉我们,实现充分就业、增加国家对劳动力培养的投入、加强对劳动力的法律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所需条件的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士兵 《商业时代》2011,(29):23-24
我们不应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绝对化,应当历史地、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当代一些特殊的劳动者支配自己劳动力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出卖劳动力,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选择不出卖劳动力。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商品理论是联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关节点,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商品价值是由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然而,在当代社会制度下,更好的人格修养与先进的技术水平等,也能提升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基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结论是无论资本家利用什么样的手段缓和劳资矛盾,劳动者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商品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新宇 《商业时代》2004,2(27):4-4,6
提出了劳动力商品价值一般构成的概念,论述了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一般构成中包括劳动者享受性消费所需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完善我国工资制度对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看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需要坚持用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理论指导我国解决劳动者工资问题,努力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资制度,并发挥工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论证了劳动力商品价值理论是解决我国工资问题的理论基础;然后将此理论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制度改革联系起来,提出关于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是稳定劳动力市场、保护劳动者积极性和保持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克思揭示剥削的秘密的逻辑出发,挖掘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劳动力商品具有资本的属性;从探讨怎样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消灭剥削的角度,提出劳动者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的物质资本一样,要能够按资本的总比例分享利润,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这样同时也能够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方针的贯彻落实有了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劳动力价格形成机制模型,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状况、物价变动与劳动者保护权益措施的进步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短缺、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及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都加剧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这种变动对我国制造业而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削弱了国内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提升了劳动者福利,并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而后者实现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苏永照 《财贸研究》2010,21(1):17-23
借鉴内生性技术进步理论,考察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短期,技术进步偏向会导致中国收入差距的拉大和低技能劳动者失业率的增加;长期,技术进步偏向会导致中国的产业向高端升级的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弱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限制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加强对竞争性行业劳动力市场中低技能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的实施以保护竞争、鼓励创新、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为价值目标。反垄断法的实施范围往往集中在商品和服务领域,劳动力市场则较少涉足。美国司法部于2010年对多家科技公司提起的“互不挖人”协议违法案,以及之后推出的规范经营者雇佣行为的反垄断行为指南,明确美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政策,认为经营者间的“互不挖人”协议是属于本身违法的反竞争行为。相较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激烈竞争,存在着因为“挖人”而引发的诸多诉讼。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该明确对其进行监管的相关机构及职能,针对“互不挖人”协议制定规制,提供劳动者权益维护的反垄断私人诉讼空间,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活跃度,强化反垄断的竞争理念,保障并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福利。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劳动力价格整体水平快速上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劳动力价格不平衡、不同群体间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不一、教育培训费与社会保险费所占比重严重偏低等变化趋势,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日益缩小.导致劳动力价格变化与劳动力成本优势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以及劳动者生产、生活成本与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应持续完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就业质量,持续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础,对劳动者就业有较大影响。如何实现劳动力价格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梳理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力价格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任晓聪 《商》2013,(6):291-29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我们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该问题。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定理的分析,并作为理论分析的框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来解释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原因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相对性质。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通过自由交易的市场机制来确定各种要素的报酬,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也是最为公平的。本文以劳动要素市场化对劳动力要素的影响为主线分析其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它对后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劳动力要素所有者收入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化会拉开劳动者内部的收入差距,使得劳动效率高的劳动者与劳动效率低的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档次。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工资发生分化。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转化,劳动力商品价值由满足劳动力延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无法对雇佣工人工资分化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迁移劳动力已经成为我国劳动者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逐步解决城市迁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城乡分割的二元保障结构过渡到城乡一体的一元保障结构的重要步骤.本文对河南省郑州市的城市迁移劳动力与城市本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改善城市迁移劳动力社会保障状况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市场就是劳动力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因此,要认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先要认识我国劳动力商品问题。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有了这个条件就有了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可能性;二是在第一个条件基础上劳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这才产生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是劳动者的“自由人联合体”。劳动者作为联合体的成员,理所当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根本义务就是把自己的劳动力奉献给社会组成整个社会的联合劳动。联合体的性质是自由人的联合,劳动者作为自由人,理所当然具有人身自由。同时,按劳分配原则默认不同的劳动能力是劳动者的天赋特权。这种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二重性。既有直接社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私人性,存在转化为商品的可能性。有同志从局部联合劳动以及多种所有制并存来论证我国劳动力必然具有商品性质。这涉及怎样认识我国公有制状态的问题。我国公有制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又是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并存的。这是我国存在商品经济必然性的根本原因,全民所有制企业需要有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20.
沈时伯 《商业时代》2005,(30):14-15
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我们应对马克思有关劳动力商品存在条件的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在我国现阶段劳动力不完全是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