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品牌》2015,(10):11-12
淮扬菜是世界知名的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淮扬菜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对淮扬菜进行了SWOT分析,对其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了相应阐述。并以此为据,提出了淮扬菜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会实现淮扬菜更大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冬卉 《中国市场》2022,(10):15-17+34
自2018年吉林省政府出台《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在金融集聚区建设上有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面临着金融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供给不足、结构非均衡等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吉林省金融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势态、金融集聚区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发展、金融集聚区影响因素展开一系列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具有吉林省特色的金融集聚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以职教园、大学城等形式的职业教育集聚区应运而生。职业教育集聚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职业教育集聚区的转型与发展,并对职业教育集聚区的长久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教育集聚区将从全方位的角度促进所在地域的城市化程度,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职业教育集聚区提供了技术人才,并将知识向生产力方向转化,促进经济增长。职业教育集聚区为国家教育改革提供生长的土壤,推动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徐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文化集聚区经营管理水平不到位以及创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成功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一定具有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良好的文化产业体系构建、先进的产业经营理念和强大的产业创新能力。因此,徐州市文化产业集聚区应该依托徐州市厚重的文化历史资源,明确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文化产业与各产业之间的发展融合,重视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走好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商业集聚的本质是对门店营销要素的组合,门店营销要素在商业集聚区中地位的不同,区分为同业集聚的集聚区和综合集聚的集聚区,这两类集聚区形成的机制存在明显不同,表现在同种业态选择中的演化过程和不同业态选择中的理性决策过程。同业集聚的集聚区的形成是一个演化过程,需要长期的特色培育;综合集聚的集聚区的形成可以统筹规划、理性选择,重点是要确定主力业态,选择主力店。我国城市商业集聚的发展正经历从以同业集聚的集聚区为主导向以综合集聚的集聚区为主导的升级阶段。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功能完善、布局规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淮扬菜源远流长,在海内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但近年来由于营销策略等原因,淮扬菜的发展受到制约,本文通过分析现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下苏州物流集聚区智慧物流发展中具有区位优势明显,拥有极为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交通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政府政策支持等优势,但也存在信息技术与物流发展融合程度不高、物流集聚区间横向协作程度不高、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有待完善等问题。结合集聚区自身定位,在"互联网+"下提升集聚区专业化程度;打破集聚区之间的区隔,深化改革集聚区管理体制;加大"互联网+"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力度,通过这些对策实现苏州物流集聚区智慧物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虽然是上海首个大规模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上海现代服务业辐射长三角的重要联结点,但是,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比较,上海西郊集聚区发展相对滞后,仍处于前期发展阶段."大虹桥"商务区的开发,给西郊集聚区带来了更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流和物流的快速流动,将有助于西郊集聚区经济环境的提升和政策环境的改善.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区应该紧紧抓住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尽快将自己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特色产业导向的、以园区式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上海趋于"服务经济"的经济结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苏州物流集聚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集约化程度低,功能整合模式创新不足,物流集聚结构不协调等方面。苏州市应加强物流集聚区的统筹和联动发展,构建供应链模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加快物流设施与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集约化管理;引导物流集聚区向综合商贸和电子商务枢纽型的物流集聚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城乡和商贸配送物流集聚区,从而促进苏州物流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筱莹 《商场现代化》2014,(25):208-20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产业经济集聚区向产业经济集群发展成为首要选择。本文以产业经济集聚区向经济集群发展为研究依据,分析了我国我国产业集群区发展现状,介绍了产业经济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提出发展产业经济集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经济服务化的产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的突破口,而完善的动力机制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文章基于自组织理论,重点分析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发展及动力机制,并结合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实际和机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9):255-256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是发展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借鉴产业集聚区经验,建设红色文化集聚区,可发挥红色资源的集中效应。红色文化集聚区,要尽量选在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是红色资源的原生地。要用文化空间的视角去构建红色文化集聚区。红色文化集聚区建设要坚持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反对低水平重复,力避庸俗。把红色文化集聚区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商游要素在江苏省各地集聚分布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质和商旅要素的发展状态,提出江苏省商旅服务集聚区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新常态下政府发展商旅服务集聚发展的政策引导与培育机制。提出推进商旅服务集聚区建设试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在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趋显著,成为多数服务业发展的主导方式。鉴于服务业集聚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本文将就我国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政策作一评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所谓服务业集聚区,即服务业企业或相关机构聚集程度较高的特定地域经济空间,通常围绕某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然而,集聚区文化软实力建设还未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热点。鉴于此,本文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软实力提出的背景出发,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对应之策以及个案研讨,以期对集聚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日趋显著,成为多数服务业发展的主导方式。鉴于服务业集聚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就是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本文将就我国服务业集聚区支持政策作一评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所谓服务业集聚区,即服务业企业或相关机构聚集程度较高的特定地域经济空间,通常围绕某一类或某一群服务业主导产业,形成相关服务企业的集聚和功能配套。有些服务业集聚区兼具城市功能区的特征。服务业集聚的高级形态是服务业集群,系由相互联系的一群服务业企业或相关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并在分工协作基础上形成网络化、体系化的发展状态。许多服务业集群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是根植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社会经济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刘现准 《中国市场》2014,(23):66-69
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对河南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现代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发展服务业集聚区,应按照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要求,实事求是探索科学有效的道路,在发展中应采取两阶段和八步骤的发展路径,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现代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服务业集聚区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世纪。淮扬菜是一个历史品牌,也是一个经济品牌,更是一个文化品牌。合理挖掘、经营、提升品牌,实施淮扬菜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