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是我国国际业务中一项全新的事物。自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7月正式颁布新政策开始实施试点至今,该结算业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中国及全世界来说,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有着非凡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详细的介绍来阐述其出台的背景,发展历程;并试图分析其对相关各方的深远影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广东省四个城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中国银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由原来的4个城市扩大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以来,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开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被学者们不断深入.本文在引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通过分析现状进而找出当前业务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旨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引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孙佳圣 《中国外资》2012,(20):63-64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开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此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被学者们不断深入。本文在引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必要性与现状,通过分析现状进而找出当前业务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旨在向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引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蔡亮 《云南金融》2010,(7):51-51
自2009年7月6日中国启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始终呈现“慢热”、甚至“温吞水”的格局。2010年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相关人员透露,为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央行下一步将稳步扩大境内外试点范围和试点企业数量,同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探索扩大境外主体人民币的来源和应用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近日摩根大通等外资法人银行正在高调"出击"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此举对于企业而言的意义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正在进行时。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跨境使用比重不断上升,人民币跨境融资渠道和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5年12月,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民币金融业务、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仍应看到,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阻塞因素.本文从国际结算货币决定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着重研究当前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在长期的边境商贸交往中,人民币以其稳定的币值和较高的信誉,得到了境内外边民、商人等的信赖,人民币不仅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支付流通手段,也往往成为边民、商人等的储备资产。自2010年云南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在分析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其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结算货币的选择理论框架出发,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内部构成、影响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贸易因素角度进行了分析梳理.运用2010-2015年上半年的月度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VAR模型,对影响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汇差、利差、升(贬)值因素以及政策推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流入主要依靠离岸与在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套利和政策因素推动;跨境贸易流出受到人民币计价、汇差、利差和人民币预期的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跨境贸易结算的背景、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开展跨境业务结算的现状,着重从商业银行、国内外企业、国家宏观政策制度设计以及国际经济金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约束因素,最后从跨境结算的监管服务、支付体系建设、人民币回流以及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带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黎科  金超 《中国外资》2010,(24):30-3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于理办法出台后,在先遭受冷遇的情况下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重要货币之一,标志看人民币已经迈出了国际化的步伐。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琏来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对结算参与微观主体意义,以及对外贸经济的推动作用几个方面,基本停留在微观研究层面,而对宏观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经济因素,分析对外贸易、外汇储备、汇率、货币供给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影响,将有利于厘清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政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7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启动跨进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至今,其初衷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规避汇率风险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商务部自2007年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但在实际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与最初预期存在差距。本文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现状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汪飘 《云南金融》2011,(8Z):9-10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从2009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五个城市成功试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随之逐步扩大,商业银行代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加速扩张并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文从现状出发,在介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之后,指出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影响因素及实际结算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人民币投资渠道拓宽、金融产品创新及金融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10年6月,新疆被确定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霍尔果斯口岸跨境人民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疆边境口岸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制约因素是:双边本币结算仍不活跃、依靠汇率套算、市场需求测定难、政策发挥实效难、制度安排上存在矛盾、跨境划转基础条件不完备等。本文设想了新疆边境口岸地区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路径:选择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推进国、增加新疆地区境外人民币存量、探索建立边贸本币汇率协调机制、准确定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目标交易主体和客体范围。  相似文献   

18.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正式开展以来,经过三年多的试点已在全国铺开,无论是结算总量还是业务范围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有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研究也纷纷开展,主要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运行发展状况、影响、遇到的障碍和对策、流通循环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业务.在这一业务中,人民币执行了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从2009年7月1日起,上海市和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四市被批准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6月22日,广西被列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二批试点省份.尽管广西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广西外贸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扩至全国范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转变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方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人民币能够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广泛使用,关系到我国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重大利益。本文通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广中存在问题的探索,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