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政策结构调控功能的理论实证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是否有结构调整功能,甚或是否具有主动的结构调控能力,一直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或者不屑研究。但目前我国结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中国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货币政策能否在结构调整中有所为,怎么有所为?值得中国的经济学家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有效坚持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目标的前提下,适当或者在一定时期内采取有差异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重点兼顾某些结构调控目标,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为的。  相似文献   

2.
3.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传导问题的理论争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特殊性及西方理论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再贴现作为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工具。它对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加速资金周转,规范商业信用,促进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普遍缓慢,再贴现的政策效应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金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透明度: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期国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表明,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公众预期,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而在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中,一些国家通过设定利率走廊或利用公告操作来增加政策透明度,不但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同时有助于中央银行顺利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鉴于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政策透明度,从而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的中央银行即加拿大银行成立于1935年,比其他工业强国晚得多。 1.中央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加拿大银行成立时是私有的,1938年完成了国有化。在国有化以后,人们担心中央银行会受政治的干扰,提出国有的中央银行应该保持独立性,不能听命于政府。在最初的加拿大银行法中,并没有明确地规定财政部与加拿大银行的关系,直到1956年发生了加拿大银行总裁与财政部长在货币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以后,1967年的立法才明确了加拿大银行与财政部在货币政策上发生分歧时,应由财政部是作最后决定。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来检视DSGE模型在货币政策分析上的应用。首先我们回顾DSGE模型发展沿革以及该模型与货币政策分析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探讨DSGE有关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最新进展,以及提供对于最新的DSGE模型的几点批判,借以说明为何DSGE模型依然不宜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最后,我们对DSGE模型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0.
开放经济下国际货币政策的协调与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下,各国需要通过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来增进社会福利,但实践中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只是以特例形式出现;并且,许多理论研究也无法得出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会直接增进经济福利的结果。通过一个基于两国的简单动态模型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会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率方面间接地增进协调国的经济福利,因此,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有必要积极利用国际协调来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子财  杜胜 《上海金融》2005,85(2):10-12
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正在演变成为一个国际趋势,本文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决策过程透明度两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货币政策透明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和货币政策框架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期望为中国货币政策框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是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的核心。目前,理论界关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研究大多是在新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内展开的,重点包括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效果、协调收益与成本的来源以及提高协调效果的途径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理论界进一步分析了危机对已有协调政策的冲击和危机中所采取应急性协调政策的效果,并探讨了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李成  吕昊旻  王婷 《金融论坛》2021,26(4):11-21,80
基于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并存的二元所有制结构背景,本文分析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偏离的总量经济效应与所有制差异效应,运用2008年至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当企业面临较高的投资机会时,宽松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效应降低了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投资不足产生显著抑制效应;(2)宽松货币政策对不同所...  相似文献   

17.
18.
吴狄 《上海金融》2002,(10):26-28
近些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纷纷把金融监管职能从央行分离出来,以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职能,然而本文认为,在对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分离的利弊进行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各国不同的经济体制、金融市场环境、微观金融发达程度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本文还认为,目前流行于国际社会的两项职能分离的做法在我国并不可取,而应继续集中于央行,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目标与职责分工,增强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动荡,美联储随后采取了一系列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世界经济主要国家如欧洲中央银行、加拿大银行、日本银行等都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的公开市场操作的货币政策。同时,运用手法也出现了一些非传统手段,如利率接近零下限(ZLB)、预期传导、LSAPs、美联储的展期计划等。对当前货币政策的操作理论、传导机制、实施效果进行了文献综述与评论。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与拓展传统的货币理论的研究,提高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并为其他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永定 《新金融》2004,(12):3-7
货币政策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中央银行无法直接控制最终目标,但可以直接控制中间目标,最终目标是通过中间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的。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利息率尚未完全实行自由化,中国并未把利息率作为中间目标,而是把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中间目标。提高利息率适是度收紧银根的一种方法,这有助于提高信贷市场上资金的分配效益,解决当前投资结构失衡、效益低下的问题,而利息率政策的调整应该与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的调整同步进行。除履行提供公共物品和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外,政府的财政预算还应通过增加和减少财政赤字,在实行宏观调控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