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对我们广大基层工作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廉租户引起社会热议的事例,说明我们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尽管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和媒体的沟通,和老百姓的沟通还差得很远。在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坚持中,我最关注第三点,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2.
《经济前沿》2008,(10):I0015-I001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也表示,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要真诚到位,为企业解决问题要深入彻底,为企业排忧解难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针对当前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有一系列新的思路和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4.
周碧云 《时代经贸》2011,(24):101-10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为什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入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优先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完善社会保障,努力搞好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医疗保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着力健全公共文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龚高健 《江南论坛》2010,(12):10-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精华版,4700多字的公报中总共5次提到“改善民生”。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10,(2):115-118
由于身体障碍,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对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是关注民生、促进和谐这一时代主题的重要内容。而公平、正义、共享正在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发展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微观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了民主参与对民生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民主参与显著影响了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并且这种影响对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居住地区的居民具有异质性。上述发现意味着,地方政府在民生关联的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提高决策透明度、拓宽参与渠道以及建立回应机制,将有助于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改善民生福利。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民众的根本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首要的根本任务。在各个历史阶段,我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理念和举措。苏州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致力于促进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改善民生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民生问题格外突出的时代条件下,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做执政的第一信号,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生动体现。将改善民生、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治理目标用“五有”的形式确定下来,充分体现着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不仅果断地转移到民生领域,而且具有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能否
改善民生性公共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运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总体上不利于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医疗服务方面,改革对人均医疗床位数的影响虽不明显,但导致医疗支出比重相比于改革前下降了1167%。在公共教育方面,改革对中小学生数占人口比重产生了负面效应,且导致教育支出比重较改革前下降了419%。另外,笔者还发现,改革对民生性公共服务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省份差异性和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给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赋予新的艰巨任务。在改善民生的若干问题中,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着最基础、最实质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13.
民生,集聚到一点,就是富民惠民,造福百姓。富民是执政使命,惠民是执政方略,造福百姓是执政取向,三者统一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之中,统一于富民强区、科学发展的实践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惠山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对称的“短腿”现象,例如城乡收入保障的高落差、污染排放的高负荷、生态环境的高压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进一步明确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改善民生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是:衣食无忧、少有良教、病有良医、住有良所、老有良养、生态良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在经济发展、市场演进和改革深化的过程中也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一方面,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在动态中有进有退,另一方面,政府公共职责也在各级政府间漂移。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与其履行事权的偏离程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公共事权的演变路径和政府间财政体制等方面的现实制约因素,试图说明目前政府间公共服务职责的划分与财政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所在以及可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生,是当前政府和社会都应重视的焦点.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注人民最在意、最关心的问题,是推动社会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式,解决民生问题也是社会管理有效改革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7.
1权责不对称: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主要症结在我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成转型期政府职能的四个基本方面。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责任意识,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纠正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增长经济作为主要任务的做法,逐渐建立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职能体系。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必须推进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实现从传统的单中心提供模式向多中心、多层次、协同合作的提供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2011,(4):75-F0002
2006-2010年无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建设、加快保障、优化服务为重点,以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为抓手全力推进落实,为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余军 《发展研究》2008,(2):11-13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影响制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和困境,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广东省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