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毅 《经济师》2022,(7):119-121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山西省沿黄19县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薄弱地区,要补齐发展短板,必须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扶贫等领域为切入点,对沿线各县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各县民生领域建设的障碍和短板,提出以共享发展为导向的社会事业创新和民生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经济月刊》2013,(1):19-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理解这“十六字方针”做好2013年民生工作?《经济》记者采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涛,知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  相似文献   

3.
葛滢滢 《新经济》2014,(4):67-68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体制.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党和人民共同的政治期待,民生问题以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社会问题,更多的表现为政治问题.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不能脱离民生,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服务于民生政治.  相似文献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职能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突破口,保障改善民生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价值坐标。文章从转变理念,服务人民;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个方面探讨民生导向下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实现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实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社会建设需要在制度和政策方面有所创新,并紧紧抓住"民生服务型"财政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6.
周碧云 《时代经贸》2011,(24):101-10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十二五。期间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十二五”期间为什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入手,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春辉  韩喜平 《经济纵横》2023,(11):103-110
开展民生调查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党中央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要深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调查工作抓实,需要构建民生评价体系,夯实民生调查基础,同时把握好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以找准民生改善的着力点。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及住有所居等方面构建客观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的关联,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主观评价体系。实践中要提高民生调研认识,做到源于群众制定方案、归于群众开展调研、见微知著深化研究、洞若观火解决问题,并以督查回访形成闭环,推动民生调研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8.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地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以说.这一表述深刻地揭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既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又是党委政府的职责。如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文章基于改善民生的视角,从认识、方略和措施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民生幸福这一视角,对公共服务体系影响民生幸福的机制以及实现民生幸福的路径进行探讨.本文认为,一方面要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来满足民生幸福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价值实现的作用,如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最后指出,公共服务可以从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层面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1.
徐立青 《江南论坛》2012,(10):15-17
2012年9月19日,无锡市委常委会第35次会议强调,要突出加快“五个现代化”,奋力开创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新局面。要努力在经济、城市、生态、民生、社会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无锡特点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道路。会议指出,要立足打造“四个示范区”,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抢抓国家制订《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的重大机遇,着力在“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论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鲜明地突出了社会建设的“民生”主题,明确了社会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加深对这一论断的认识,对于我们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民生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四位一体”放置在同一地位,使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基层问题。可见党能够正视并更加重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教育、就业、分配、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国富”转向“富民”,这样的发展才可持续也才能让公众切实地享受到发展的好处。”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就是最大的“国计”。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上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房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即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关的科学技术。“民”与“生”是民生科技的基本内容。民生科技工作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为中心,为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在理念和实践上愈益趋向民生财政。同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弄清民生财政建设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建设“幸福无锡”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全省科学发展新亮点,创新科学发展新举措,提升民生工作新台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民政T作来说,要在充分发挥好民政部门的兜底保障作用,做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改革调整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对照建设“幸福无锡”的标准,民政部门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革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民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渊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及意义,才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民生问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出发,真正实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