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今日重庆》2007,(4):36-36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区县和惟一的大城市.全区动迁各类移民25万人,占三峡重庆库区移民总数的1/4、三峡移民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2.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区县和惟一的大城市.全区动迁各类移民25万人,占三峡重庆库区移民总数的1/4、三峡移民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3.
讨论三峡库区移民时,绝大多数人都是从环境容量、移民安置、社会稳定的角度去进行分析,这些的确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我们远不能说对该问题已饱览无余,研究得很透彻了。如果我们调换一个新的角度,从一个新的侧面对三峡库区移民加以审视,它将会呈现出若干新的形象,使我们对解决库区移民问题有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即抱着此种心情,试图从生命历程角度,结合1999年上半年在三峡库区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资料,来探索和剖析三峡库区的移民社会,进而寻找解决移民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张乃玉 《今日重庆》2010,(11):44-45
三峡库区成功蓄水175米,百万移民成功搬迁安置是前提,是基础。而破解百万移民这道难题的动力源泉,则来自中央领导集体的深切关怀。从1992年开始,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频频深入三峡库区,了解移民生产、生活状态,与他们拉家常、唠家事,在中南海和三峡库区之间,搭起了一座连心桥。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外迁山东移民的经济状况,文章利用定量调查表对三峡库区外迁山东的320名移民和320名当地居民进行测评,并结合定性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得出结论: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总体经济水平明显偏低,收入增长缓慢,支出增加明显.移民安置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移民的长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今日重庆》2007,(4):38-38
开县是三峡库区将最后淹没的县城,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工作重点县.2006年8月,开县被定为解决两个"零目标"问题最早试点的区县后,迅速开展解决移民就业两个"零目标"问题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库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农村移民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模型,分析了生态产业链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无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有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生态产业链稳定机制发展的相关对策,推动和谐库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2000年:一种精神】2000年8月13日庚辰年七月十四星期日多云24℃-34℃三峡库区首批外迁移民启程。徐继波全家踏上迁徙之路。欧学光是重庆电视台专门采访三峡移民的记者,他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8年,他的足迹可以说遍及三峡库区和全国各地的外迁移民安置点,见证了有如宏大史诗般  相似文献   

9.
长达10年的三峡库区一二期移民工程现在已告一段落,国家对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的大规模投资也将大幅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万州乃至库区如何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寻找新增长点,是摆在千千万万库区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金融挑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传刚 《重庆经济》2006,(12):16-19
加快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是破解“百万大移民”难题之后的又一项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的金融部门,如何认真分析研究自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找准工作定位。有效发挥金融功能优势,大力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城乡移民就业,促进“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四大历史性任务,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安树伟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12-117
三峡库区地处三峡水库周边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敏感区域。目前,三峡库区主体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但是库区后续发展将面临着一些特殊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生态屏障功能亟待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消落区治理、污染物排放导致库区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库区移民与水土流失问题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功能发挥。未来三峡库区发展的方向是:以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落实移民扶持政策,大力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支持库区产业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把库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峡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保障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娟  李江风  李根  刘蕊 《特区经济》2009,(4):202-203
本文在全面考察三峡成库后孤岛各项实物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三峡库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分析了三峡成库后孤岛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资源特色。以期充分利用三峡库区的岛屿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智勇  王力 《改革》2012,(4):59-63
三峡库区的稳定繁荣和生态安全对于三峡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大影响。城市化是发展三峡库区经济、提高移民生活质量的战略举措。现阶段库区城市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生态城市是确保库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立足库区实际,从对环境影响最广泛、直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着手,探索简单、实用的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孝坤  苏维词  李晴  杨华 《特区经济》2007,216(1):133-135
三峡库区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实际,决定了该区域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进步在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而发展特色农业是三峡库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路径。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剖析了三峡库区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基础,最后提出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及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全伟  黄承锋 《特区经济》2009,(4):164-165
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使农村公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重要性。论文通过对三峡库区农村经济社会及农村公路现状的分析,提出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适应并促进库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魏日  ;程丛喜 《特区经济》2009,(10):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三峡旅游日趋完善和成熟。由于长江三峡旅游区域横跨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涉及许多部门、旅游企业和个体,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促进长江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范远江  杨勇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2):20-23
文章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的诸多压力与挑战,通过对目前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研究,提出了在三峡库区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熊晓梅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1-103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传统农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快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库区尽快脱贫致富,现代农业建设是其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高效生态农业的考虑,总结出适宜库区特色的现代农业“6+4”模式——6种技术模式和4种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三峡黄金航道奠定了游船的主导地位,进入后三峡工程阶段,库区江面变宽,航行条件改善,三峡游船需要进行转型,谋求新的增长空间。文章探讨了长江三峡游船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分析了三峡游船发展的历程,剖析了三峡游船现存的问题,认为后三峡工程阶段库区可重点开发豪华游船、普通游船、旅游快艇、高端游艇和滚装船等五大游船产品,最后就三峡游船公司经营、营销网路、线路编排、管理措施、岸线资源、品牌建设、游船活动、船岸联营和游船产品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元刚  罗毅 《特区经济》2009,240(1):214-215
通过实地调查,把握奉节县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