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深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动力机制入手,重点分析了经济转型期间上海郊区化现状。上海城市功能的郊区迁移表现出明显的圈层性空间特征,直接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但上海现有的单中心“同心圆”模式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就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圳特区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成就,创造了人类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奇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人总结改革经验,研判发展形势,深挖科学发展内涵,提出了以“以质取胜”为理念、以“深圳质量”为标杆的发展新思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领深圳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要想在不断的改革中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将“深圳质量”的观念真正融入城市发展,关键是要抓准城市发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声音     
《WTO经济导刊》2009,(12):13-13
“建筑节能是节能的关键领域,推广节能建筑、减少建筑能耗,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洛阳市市长郭洪昌在11月22日上海松江举行的“世博论坛:城市发展与绿色经济”上表示,以重工业为主的洛阳将始终保持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压态势,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不断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代,是世界各国进入国际化的新时期,广州市领导提出把广州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是符合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广州是多功能的城市,向中级国际化城市发展比较合适,最现实的是赶上和超过新加坡和香港,但广州必须在保持社会主义特色的方针下求发展,以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为目标,以外经外贸为导向,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基础,带动城市功能向世界扩展,成为覆盖面宽、辐射力强和聚集力强具有现代化国际中心作用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城市扩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仅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城区范围为例,近五年发展规模就要远远超越过去五十年的总量。发展意味着改变,改变必须要有创新,创新就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房地产开发作为城市扩展的一个执行者.创新的要求既是市场竞争的自身需求,也是社会责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华人  张为民 《上海工商》2003,(11):10-10
上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从来都不缺少的是引发人们思维碰撞的“脑力激荡”。从几年前猛烈冲击人们眼球的财富论坛。到今年全球精英荟萃的福布斯论坛。各种掀起人们头脑风暴的国际论坛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陆续上演。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最新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7.
一、城市公共交通的概念、特点与运行效率提升意义公共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或者说为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在发挥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突出。从功能角度来看,城市公共交通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硬件提供(站点、道路和车辆  相似文献   

8.
《品牌》2005,(11):24-29
晋城1985年建市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外延不断扩展,新区面貌日新月异。而中心地带的老城区,规划滞后,布局杂乱,功能缺乏,品位不高,已成为提高市区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园林化城市建设进程的瓶颈。特别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四市”(园林城市、经济强市、一流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目标后,新区旧城的反差和矛盾更为突出,旧城改造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评价     
香港竞争力远超内地城市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近日发布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278个评选城市中,香港位居“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中国城市诚信政府”排行榜榜首,香港、上海、北京被评为“05年中国世界级大都市”。中国城市研究会副会长谢贤程认为,香港近年经济成长良好,因此排名首位,他估计上海未来几年不会威胁香港地位,  相似文献   

10.
“城,以盛民也”、“市,买卖所之也”。古人的精辟解释,道出了商业流通是城市之所以为城市的本质特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流通跃升为城市发展的先导性力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事实证明:流通越发达,城市越繁荣,越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而流通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是城市经济的命脉所系。  相似文献   

11.
《商业企业》2007,(5):29-30
嘉定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位置,是长三角最发达城市圈的重要支点,以2小时车程为半径,上海、江苏、浙江的发达城市可全部囊括在内。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嘉定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四大板块”的发展战略,即在巾部打造具有高科技水准、综合辐射功能、枢纽型的嘉定新城,在两部建设汽车产业高度集聚的汽车城,在北部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南部集中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和房地产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商业》2020,(1):4-5
“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2018年4月2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推进大会。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当前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打响“四大品牌”,正体现了上海市力争全面提升服务功能,着力增强上海服务能力的决心。而在大数据时代,若想全面切实推动城市服务建设,数据服务自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导下,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从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逐步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即从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逐渐发展为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在上海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第二、第三位的产业格局。这种产业结构使上海得以较好地朝着国际性经济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商贾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作为全国首家成立广电集团的城市电视台,无锡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无锡台”)依托太湖之滨的区域经济优势,以无锡市本土市民为目标受众,深度匹配受众需求,把地方性、接近性优势和区域性经济优势体现在节目和产业经营中,尤其是近些年来更是顺应互联网发展思维,在借助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向前沿领域拓展。发展出适应自身的区域强势媒体的道路,成为全国城市电视媒体的发展表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中,世界先进城市纷纷出台新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以强化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枢纽控制地位。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以全球城市为坐标系,将有助于把握城市发展规律,为中心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和国际竞争力提供路径参照。  相似文献   

17.
田欣 《市场周刊》2009,(7):42-43
专家称,国家产业政策地区化,是希望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和深圳走出更好的产业升级路子来引导全国经济的发展。“这关系到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基础。”今年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香港、深圳、上海继续位列前三甲。国际金融危机下,这些国内最发达城市的建设和转型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毛延青 《市场周刊》2020,(15):0125-0125
“海绵城市”目前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一个较为热点的话题,“海绵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当中的核心产物,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海绵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发展规划,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可以极大程度上保证城市生态治理以及生态智慧水平,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一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其体制规划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的有序、可持续、高标准的建设,就需要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就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购物天堂”通常是构建世界城市的重要要素。未来上海真正的软实力在于与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相适应的消费和服务。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关键在创造相关条件,首先要成为“消费”和“服务”中心,成为投资者和经营的“乐园”。上海相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从营造世界级“购物天堂”及相应综合配套系统方向突破。  相似文献   

20.
郭学东 《财贸研究》2000,11(6):16-18
<正> 蚌埠是本世纪初在淮河岸边兴起的城市,30年代曾以“皖北大商埠”闻名华东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由商贸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它以发展迅速,食品和轻工业颇具特色,于80年代跃入全国引人注目的14个中等城市的“明星”行列,成为我国新兴的工业城市。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城市的工业经济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试图以区域经济为切入点,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蚌埠走向新世纪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