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 ,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它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给我国的金融、产业和市场安全、自然资源等经济领域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面对挑战 ,我国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辩证的、综合的和全民的安全观。并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2.
王天骄 《经济师》2003,(3):240-241
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全球化配置 ,增强了各个国家、地域之间经济联系性和依赖性 ,为世界带来了发展与繁荣的机会 ,同时 ,一体化的进程也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日益严峻的挑战。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本国国情 ,加强经济安全的战略研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全方位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保障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与资源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是资源大国,但从人均量来看,我国又是资源小国,这种状况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我国资源安全的状况,最后提出了保证我国资源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不断波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处在世界经济链条上的各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增强自身的抗击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金荣 《现代财经》2000,20(9):12-15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本文探讨了全球与区域两翼发展的大趋势问题,提出了我国适应全球与区域两翼发展的大趋势,主动出击和设立保护屏障,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是中国农业社会几千年来的骄傲。但是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此处主要是指不可再生资源)供应频频告急,资源储量与日俱减,资源价格不断攀升,中国“地大物博”的“博”字已经变成了“薄”,相对于“人口众多”的巨大负荷,中国的资源不堪重负。由于资源短缺、价格上扬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出现历史性变革,全球范围内跨国配置生产要素资源,信息技术促进全球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更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的雏形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特别是在1992年后。其实中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就是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互相促进的。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中国制造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新的战…  相似文献   

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在外延上包括了人本体的全面发展和人关系的全面发展。人本体(需求)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人的知识技能发展;(3)人的道德伦理发展;(4)人的审美素质发展;(5)人的价值实现发展。人关系的全面发展包括了:(1)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3)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目前中国人口问题主要已非人口增量问题,而是人的发展不足。我国人口发展战略要确立三大目标:其一、人口发展的安全目标(风险最小化);其二、人口发展的健康目标(潜能最大化);其三、人口发展的效益目标(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它既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认真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发展对策, 有助于积极稳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分析对于全球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多种看法。笔者认为,全球化现象的产生,始于18世纪中叶,至今已经历了产生与扩大、形成与对抗和掀起浪潮的三个历史时期,也可称为经历了三轮全球化。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是全球化产生与扩大的历史时期。全球化产生与扩大的动力是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总体特征是资本主义为了开拓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历史表明,15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克服了海洋的障碍,中经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洲际交往和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则为超越国家地域界限的国际性经济政治文化行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行为的产生,只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之后。18世纪下半叶,英国首创工业革命,而后不断向全球扩展。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宁 《经济师》2005,(4):55-56
文章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能源约束瓶颈 ;提出要消除能源约束瓶颈 ,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的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框架构思。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我国地方税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需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要使提供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就必须将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及相应的税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进行合理有效划分。该文从公共产品的视角,阐述地方享有适当税权的理论依据,并分析研究了我国地方税权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西方国家地方税权配置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地方税权的思路与政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该文通过对市场产权的内涵及其主体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和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等阐明了健全市场产权制度,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刘光溪同志是我们比较熟悉的青年才俊。他是我国第一位“WTO与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方向的经济学博士,从1988年开始,参与了中国复关/入世谈判的实质性工作,1991年—1996年期间他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从事与中美经贸关系和复关谈判直接相关的经济外交工作,1997年担任外经贸部WTO首席谈判代表的特别助理,他写过多部专著,经常发表一些很有分量的文章,早在1996年,他写的《互补性竞争》一书就获得了中国国际贸易学术最高学术奖,我们同他很早就认识,见面时候虽然不多,但每次同他谈话都有一些新的收获,感到他的学问根底深厚,…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13亿人口,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尽管粮食供求相对较为安全,但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波动,粮食安全面临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未来对粮食的需求,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进而从一个侧面比较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之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保障网络经济持续扩展方面,几乎找不到什么技术比现代密码技术更重要.现代密码技术的突破使公司、个人和政府得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信任,而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其他重要活动才可能借助互联网大规模开展.  相似文献   

19.
人口生态是构筑人口安全的基础,文章以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为基础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的人口生态与人口安全现状,对今后的人口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阐明我国信息安全已经进入产业化时代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性质,对其产业特征进行定位,并在管理体制、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等产业发展战略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