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银行监管体制调整,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专司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职责后,新体制下中国银行监管行业的社会形象更加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文拟通过分析新体制下银行监管(以下简称监管)行业再监督面临的新特点,对改善银行监管行业再监督(以下简称行业再监督)机制,塑造银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     
《中国金融家》2013,(10):12-12
欧洲央行获权限监管区内银行 9月12日,欧洲议会高票通过设立欧盟单一银行业监管机构,授予欧洲央行权力监督欧元区内约6000间银行,同时赋予欧洲央行更大权力,主要是为欧元区银行建立单一架构及后盾,同时设立关闭陷入困境银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银行业监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为实现有效银行监管提供了法律保证。但纵观我国银行业发展和银行监管现状,如何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仍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国目前银行监管状况的比较分析,探寻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问题探讨闫萌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是指遵循国际惯例,按照国际标准,规范化、科学化地对中国银行业进行行为监督和业务管制,以使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与国际银行业的监管相接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银行业风险,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金...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价值认识和实践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现状,分别就监管当局监管、银行自我监管、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四个层面的状态进行剖析,并就我国实施银行审慎监管后对银行监管的价值认识与技术选择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加强银行业监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监管是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和管理的简称。传统银行监管存在一些弊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事后监管的问题。通过转变监管理念,将事后监管转为关口前移,施行前瞻性监管,会使银行监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确保金融安全。本文考察了传统银行监管存在的弊端,银行监管关口前移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实现银行监管关口前移以保障金融安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银行业并表监管指引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本文通过与美国业并表监管实践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业并表监管的政策建议:健全监管体系和机构设置;完善监管法制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对跨国银行的监督;建立金融信息网络,构建监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8.
罗平 《新金融》2005,(12):7-8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银行监管机构界定的职责:一是规制,即法规建设;二是监督,即实施。在成立之初,银监会就明确了把“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作为监管的第一目标以及“三管一提高”的新的监管理念,即“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在认真借鉴国际成功监管经验的基础上,银监会对如何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和中期战略考虑。在客观自我评估我国银行业遵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情况的基础上,银监会提出,到2006年底,我国要建立起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基础,到2012年基本达到核心原则的各项标准。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银行业有两个监管机构——作为中央银行的德意志联邦银行和联邦金融监督管理局(FFSA)。它们在议会签订的协议中列明了两者各自在日常监管活动中所充当的角色。具体监管活动由金融监管中心办公室和联邦银行的区域办事处执行。协议的签订避免了双方的重复工作,提高监管的成本效益。联邦银行的金融监管从不致力于推动金融业朝更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但必须确保德国所有的信贷机构都安全有效地运营。瑞士银行业的监管人是瑞士联邦银行业委员会(SFBC,以下简称银行业委员会)。传统上,瑞士的监管当局很少从事现场审计工作,而全部交由持照的外部审计人进行审计。这一模式被称为双重监管体系。与这一监管体系并行的另一项同等重要的制度是行业自律监管,由瑞士银行业联合会(SBA)负责。两种监管的共同目标是促使瑞士银行业的监管既灵活又能达到高标准,从而更好地保护市场投资人和参与人的利益。他们的实践对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潘敏  魏海瑞 《金融研究》2015,426(12):64-80
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的监管流程角度出发,运用我国71家商业银行 2003年至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管强度提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于事中现场审查而言,银行业监管部门事前发布监管公文和事后违规惩戒措施实施强度提升的风险抑制效应更为明显。监管强度提升的风险抑制效应对大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作用普遍更强。但对于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的影响则存在差异,其中,监管公文发布对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要弱于非上市银行,而违规惩戒措施的效果与之相反,现场审查对上市、非上市银行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解决银行监管覆盖面有限导致监管成效受限的问题,新修订的<银监法>赋予了银行业监管机构对于涉嫌违法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的权力,即延伸调查权.延伸调查权对于及时发现和查处银行违法案件,防范银行业风险和保持银行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的强硬"牙齿",但在行使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效能发挥受到一定影响,亟待进一步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12.
借鉴上市公司内部监管理念,融合“权力制衡”思想,对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现状及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深化独立董事制度、优化银行内外治理结构、加强金融风险意识、强化信息披露等相关措施,以助推商业银行“权力制衡”,解决现行银行监管中普遍存在问题,促进我国银行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之一就是对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但由于现代银行业创新发展日趋复杂,监管者仅凭对银行自身检查,很难查清问题和风险。因此,许多国家法律规定,银行业监管机构有权对银行以外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在修订时赋予了监管者对银行业客户和关系人的相关调查权,这有利于提高监管有效性。但是,由于相关调查权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运用环境、条件、保障机制等许多方面还有待实践,特别是在银行业案件和操作风险高发形势下,加强对其运用研究,从而更高效地辅助于监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崔建红 《新疆金融》2005,(11):40-41
银行的脆弱性和外部性是银行监管产生的重要原因,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消费者难以对银行的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因此,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保护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也是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落脚点。目前“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这项基础性工作还需要加强引导和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5.
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监管有效性是当前银行业监督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围绕创新监管理念、提高监管能力、转变监管方式、整合监管资源,提出了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实现监管资源的有效利用 力争监管成效的最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监会成立以来,各级监管部门和广大监管干部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开拓进取,求实创新,为履行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赋予的职责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开创了银行监管工作的新局面。但是对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要求以及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实际,要实现监管工作的目标任重道远,这不仅要求我们以新的监管理念为指导扎实工作,而且要求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充分挖掘各种潜力,实现监管成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鼓励公众参与是赋能银行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银行监管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区分为公众监督监管行为(公众监督)和公众举报违法行为(公众投诉),并使用2SLS-IV回归法,探讨了两类公众参与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公众参与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但其发挥作用的渠道机制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公众监督通过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来降低银行风险,而公众投诉则通过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来降低银行风险。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反腐败强度越大,公众监督的影响效应越强;银行资产规模越小,公众投诉的影响效应越强。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建议银行监管改革在注重监管机构“从上而下”治理思路的同时,还应重视公众参与“自下而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以来,建立更加审慎的银行监管标准,有效防范银行风险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上各国首脑认可了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Ⅲ一揽子银行监管新标准。2012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了与"巴塞尔协议Ⅲ"接轨的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WTO、巴塞尔委员会、银监会是中国银行业监督标准的主要来源,本文分析了来自于上述三个方面的银行监管标准,并做了简要评价。本文对于了解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制度环境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敬淼 《中国外资》2010,(6):185-18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不断推进,花样繁多、结构复杂的金融产品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金融消费的形式从单一的存取款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延伸,与此同时,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地位不平等、信息与专业知识不对称也日益突出,一些国家关注到这种变化,通过法律、监管、自律等多种手段对消费者进行保障。对比而言,我国对银行消费者的保护是很欠缺的,加强对银行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揭示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状,分析其成因,结合我国国情、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健全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几点主张,包括制定《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改《商业银行法》,将保护对象由存款人扩大到消费者;修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消费者保护是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之一,明确银行业监管机构保护消费者的职责,在银行业监管机构下设置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加强银行业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协会的指导、监督,促使其在消费者保护方面有所担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给银行业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给银行业监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银行监管信息化的外在必然性和内在必然性,提出银行监管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将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是信息化背景下提升监管水平,提高监管效率的必然选择。同时,本文还对如何完善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