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人为本——新《保险法》对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案)》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保险法》在规则完善和制度设计上体现了“以为人本”的立法宗旨,特别加强了对投保人一方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新《保险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撰文指出:“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是这次《保险法》修订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保险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的基本精神,必将对我国保险市场和保险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险法》的最新修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制度建设、运营行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新《保险法》的实施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能够妥善地根据新《保险法》及时对自身作出适当的调整,那么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无疑会提升,这对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保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险法》加强了对被代理人利益的保护和对保险机构的监管力度,强调诚信,既是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履行,也是推进保险市场化改革进程、促进保险业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但新《保险法》也存在着不足,本试图对此进行浅评。  相似文献   

5.
杨婷 《济南金融》2003,(4):31-32
适应新的形势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我国对原《保险法》进行了修改。本文从新《保险法》对宏观保险市场的影响,即促进保险进一步市场化和保险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律师解读新《保险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新《保险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157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获得通过。现就该法的一些主要规定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李凌 《上海保险》2003,(2):20-20,25
今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保险法》的决定,新保险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连日来我们已通过各种媒体看到了新的《保险法》在履行入世承诺、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强化保险监管、支持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与国际接轨等方面的诸多可喜修订。比如,规定由保险公司自行制定条款和费率报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改变了原先的颇有传统计划经济色彩的做法,把定价权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市场;增加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部分人身险业务的规定,令中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迈出了一大步;规定保险人应当承担某些超越代理权限行为的保险责任,充分保护了消费者权益;等等。  相似文献   

8.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险相对人①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直接影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因此明确界定保险利益的范围,对于确定保险合同的效力至关重要。我国保险法在2009年的修订中虽然扩大了保险利益的主体范围、区分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主体享有保险利益的不同时间效力等,但是对于保险利益的规定仍有弊端。保险法应当在采取同意原则与利益原则兼顾的基础上,本着"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保险利益,将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何启豪  金融 《保险研究》2020,(2):114-127
《责任保险法重述》可以说是美国保险法近年来发展的总结。《重述》以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为中心展开,以亲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r Rule)与亲被保险人规则(Pro Insured Rule)之间的冲突博弈为主线,在保险合同解释、不实陈述、抗辩义务、强制执行与救济等方面对规则进行了澄清。伴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的兴起,我国保险法未来发展是更偏向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商法,长期以来存在争议。由于美国对我国保险法的规则制定和保险业务实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以《重述》作为我们观察的制度样本,不仅可以从规则内容上为我国保险法改革提供借鉴;而且还提供了以"美国"作为方法论,探讨《重述》经历项目性质变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与维护保险人商业经营之间所作的努力与妥协,为我们回答"商法"与"消费者法"之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保险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此次《保险法》修订较为全面、系统,有许多条款对商业银行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文试就新《保险法》中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保险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保险法》,首次增加了保险行业协会条款。本文首先阐述了上述立法规定的背景和意义,并解释了行业协会作为自律性组织而存在的经济原因,新《保险法》中没有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能,本文区分了其一般性职能和特殊职能,探讨了国际上关于保险行业协会职能的立法及实践,最后针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履行职能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任何行业都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国保险业而言,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保险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与保险业科学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因为忽视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而妨碍保险业科学发展的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出发促进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共识。文章分别以美国、欧盟、英国和日本为代表介绍了国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改革取得的进展,在借鉴国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改革举措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保险法》财产保险业务中新增加了保证保险,然而并没有对保证保险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及合同相关内容做明确规定。因此,正确认知保证保险与普通财产保险的区别,把握保证保险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防范保证风险应从完善保证保险立法和监管制度、提高保险公司对保证保险的专业管理操作能力、创新相关产品、加强银保合作和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落实。  相似文献   

15.
郑伟 《保险研究》2012,(3):3-11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侵害的现状和原因,讨论了当前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机制框架,介绍了近年金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国际和地区经验,并对下一步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侵害问题十分严重,原因涉及供给方、需求方和监管方;已有机制框架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需大力改革和完善;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若干典型国家地区在金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保险业借鉴。基于中国现状和国际经验,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基本理念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将保险消费者纳入调整范畴,但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保险合同纠纷的司法实践时,法院却存在承认与不承认两种分歧.惩罚性赔偿可适用于保险业,从适用原则、适用要件与适用目的的角度分析,均存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未来惩罚性赔偿在保险业适用的规制路径应从遵循欺诈行为主观故意要件的实践场域、重构保险人欺诈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量定惩罚性赔偿在保险业中的金额基数及倍数、建立分立式赔偿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消费者救济权保护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是近些年来保险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制约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和唯一的出路。回顾30多年来车险费率的变化、利弊以及市场化的前提条件等,对加快费率市场化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既要充分认识车险费率市场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摈弃那些保守怕乱的错误认识,从市场经济和市场化对接的高度理解车险改革特别是费率改革的迫切性,又要认真做好思想准备、技术准备、人员准备和流程准备工作,积极搭建适合费率市场化操作平台的步伐,坚定不移地走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8.
陈敏  官兵 《保险研究》2012,(1):116-120
探索建立保险业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完善我国竞争法律体系、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回顾保险业适用反垄断豁免的经济和法学依据出发,讨论了欧美等立法区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我国保险业应实施分类豁免制度,对保险公司在保费计算、共...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信用卡新法案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次贷危机和信用卡危机爆发以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话题再次被多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不阻碍金融创新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已成为当前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发展历程和应对策略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举措,就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向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