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这个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选择的基础和分析起点。"经济人"假设方法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经济学方法论,它的发展是与"经济人"的认识相联系的。"经济人"假设的实质就是对"人"进行抽象。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与"社会人"--透析经济学两种范式的人性假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春玲 《山东经济》2005,21(2):5-8,39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本文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人性假设的演进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燕 《南方经济》2005,1(6):24-27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经济人”理论的发展演进为分析路线,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含义与缺陷,通过对“经济人”自利动机的内涵、理性选择与其辅助假设三方面的剖析、批判与修正,力图透视其发展进程中各种理论流派对这一人性假设的争论和修正,从而揭示其走向现实性的变化特征与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西方经济学沿着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经济人假设”奠定了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其利用资源稀缺、成本-收益、理性选择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分析范式来解释现实活动中的人,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变成了约定主义的物本经济学后来加入了制度变量和伦理道德的因素,但其研究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相距甚远,因而失去了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确立了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核心研究地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导向,重视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并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走向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准确、全面地实现与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评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相似文献   

6.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存在严重悖论,经济人假设的泛滥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秩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研究方法论更具有科学性。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研究目标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和分享剩余”。增加和分享剩余的评价方法是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相对的变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在马克思经济学逻辑基础上提出的,这一假设主要强调了人的行为与外部约束条件的动态交互。经济人假设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进行研究的基本假设,诸如宏观及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无不是以其为基本出发点的,证明这个假设是无可争辩的(可成立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黎少峰 《开放导报》2004,(3):105-108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的里程碑,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学公设中存在两种相悖的人性假设;人类同时具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两种倾向,利己主义收敛于利他主义;由于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冲突,完全理性并不必然带来福利的最大化;以机会成本理论证明了“有限理性”;非理性深刻地影响经济生活。作为结论,应根据经济分析和研究的不同需要设置人性假设:理性假设、非理性假设、理性与非理性共存假设。  相似文献   

10.
江燕 《广西经济》2010,(5):51-52
一、从经济学的设定行为假设看强化税务稽查的必要性(一)经济学中人类行为利已假设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税务稽查现代经济学分析中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人的行为方式做出假设(经济人假设),这个假设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一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一个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政策(包括税收体制中税务稽查体制和机制建设)能不能让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人的欲望出发,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了心理剖析,揭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心理学的全新角度重新阐释了长期以来存在于经济学界的“亚当·斯密问题”。文章还通过比较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和阿马蒂亚·森的《伦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经济学与伦理学不可分割的内在渊源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的发展基础及现实价值——与任志军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们不断修正和发展“经济人”假设,是因为它具有不可否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经济人”假设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建设无疑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玮 《宁波经济》2007,(5):32-34
“学习人”假设的出现是学习型社会的产物。本文阐述了“学习人”假设的一般理论,认为人本管理的功能之一.就是让员工从“经济人”转变为“学习人”,提出了进一步创新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设是传统经济学中的理论基石,自亚当·斯密开创以来,不断受到来自经济学内部和外部的批判。新政治经济学对“经济人”阐述如下:“经济人”的本性——自利;“经济人”的行为目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人”的行为方式——理性。  相似文献   

15.
祝碧青 《魅力中国》2010,(36):23-24
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有这一假设前提,经济学研究才不会陷入对“人性”本身无边无际的争论,才能够有效地分析和讨论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主题,从而揭示出一系列颇有积极意义的经济规律。但现今仍有人对这一假设存疑,认为这一假设是在主张人们自私自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本身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实践角度来考察,“经济人假设”既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理性经济人”假说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前提,也是其经济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总的看来,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超越经济人的社会偏好理论:一个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经济学对传统经济人假设的系统反驳促使社会偏好理论应运而生.社会偏好理论的各个模型试图在维持理性假设下,通过将基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如公平、互利等与“自利”假设有着明显涵义辨识度的一些人类社会性情感因素纳入到效用函数中来进而修正经济人假设,并以博弈论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力图构建新的博弈均衡来解释实验经济学所揭示的一系列悖论.本文围绕社会偏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背景、模型、测度、外溢以及检验等问题作了一个详细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向的“道德人”到异化的“政治人”,再到理性的“经济人”,并逐步走向理想的“全面人”的演进轨迹。从中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人的发展的坚实基础;理性“经济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阶段;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进我国人的发展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前提问题上迥然有异.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会人"与"经济人"人性的不同假设成为两大范式的分水岭,这涉及人性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来考虑人性假设问题,提出一个具有更强解释力的经济学人性假定,演绎出一个能反映个人与社会现实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促进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经济增长范式进行了界定,指出增长范式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前提、实际增长途径和增长模型三个机组成部分;在传统增长范式下,经济人是单一物质资本自利追求,其实际增长途径和增长模型都是围绕物质资本的增长。本文分析了增长范式创新或新的增长范式就是物资资本、生态资本和知识资本“三者”整合协调增长。着重论述了生态资源和知识为何资本化并成为经济人的“自利追求”;“三种资本”整合增长的途径;“三种资本”增长的理论模型。为了论述上述问题将需要区分为“自然需要”和“自为需要”;在原“经济人”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前经济人”和“后经济人”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