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主。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是农民财富的重要来源,是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是农民精神的重要寄托,土地还是农民的衣食父母,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基础。因而农民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真诚地爱着土地。但同时土地也束缚了农民的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2.
认定管理是"三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环节,是新型职业农民从"培训"转为"培育"的关键所在,是充实完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主要抓手,是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也是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创造良好氛围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主体。新型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明显的行业性、现代性与高素质的特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还存在制度不健全、农民素质亟需提高、农民对土地依赖性太大与教育培训滞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青年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农民尤其是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将青年农民培育成青年职业农民是一种长久的战略举措,全面培育一代新型职业农民,亟需宣传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扶持、资金倾斜、土地流  相似文献   

5.
必须重视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以满足农民需求、让农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贴近农民为原则,以先进的思想塑造农民,以丰富的内容服务农民,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农民,以便捷的手段方便农民,大规模培养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两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培育新农民提出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三是加强农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8.
一、对新时期的农民要有新的认识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关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全局性问题.今天的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只有正确处理好农民问题,才能不断巩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切实巩固农村政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一是农民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具有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农民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市场主体;二是农民冲破了传统意义上以土地为唯一生存支柱的概念,开始参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与竞争,农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三是农民民主意识增强,参政议政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正确处理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其实质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处理好农民的利益问题。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人,都强调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晓明 《农业经济》2006,(12):28-29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迫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如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塑造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农民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大体分为文化素质、科技素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新型职业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身份农民"和兼业农民而言的,是一个阶段性、发展中的概念。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成为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为维持生计、自给自足,新型职业农民则要充分进入市场,并利用自己技能、管理、营销等使收入最大化;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农业特点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不是亦农亦商,亦农亦工,而是把农业作为终身职业。在当代中国,农民职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农民职业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劳动主体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劳动力转移、新型主体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为农民职业化创造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农民准入及农民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素质。本文以美国、法国和日本为例,围绕农民职业化的环境培育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两个方面,分析发达国家农民职业化的经验,提出农民职业化应符合国情、重视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其他农业主体、强化组织化和政府引导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对新时期的农民要有新的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关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的全局性问题。今天的农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农民,只有正确处理好农民问题,才能不断巩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切实巩固农村政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一是农民由单纯的生产者变为具有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农民逐步发展成为农村市场主体;二是农民冲破了传统意义上以土地为唯一生存支柱的概念,开始参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与竞争,农民在国民经济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谓的农民资产,是指我国宪法、法律明确规定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金和财产。包括依法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农民经营所得;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由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兴办的企业;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积累资金等。 建国初期,是农民资金依法得到有效保护的最好时期。当时农村土地、宅基地等均依法归农民所有,农民所得除依法纳税外,几乎全部为农民所有。当时农民除负担少量的战勤工外,很少有其它负担。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最高涨的时期,也是农业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16.
宿迁市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群体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农民。新型农民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素质、较强的经营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注重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注重农村先进生产经营方式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市三县两区200位留守农民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培养新型农民群体政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农民都有自己的组织——农民协会。 我国是一个农民众多的大国,农民的经济地位已有所改善,政治上仍未真正进入公民社会。因此,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组织,发展乡村自治、社区自治、民主自治,这是培养农民独立经营、构建公民社会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有了较多获得感,但是,农民获得感仍然表现为不平衡、不充分,农民群众需要更可持续的获得感。新时代让农民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经常倾听民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前提,努力破解民生痛点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关键,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核心,不断创新制度性供给是农民获得感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粮食企业是涉农企业,长期与农村、农民打交道,经营粮食是主业。而粮食销售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粮食企业可以说与中国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粮食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一、加快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粮食购销、加工等龙头企业一般具有技术新、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等优势,对促进农民多种粮、种好粮有很大带动作用,可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二、发展优质粮油,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帮助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粮油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让农民自觉…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与农民职业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民职业转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农民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减少农民数量即使农民跳出“农门”,实现职业转化。这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是我国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农民职业转化,从根本上说,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改变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的农业小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等,实现向产业化、商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