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在专业化经济和交易成本之间总是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两难冲突,交易效率的改进将会扩大分工经济与交易成本折衷的范围,从而提高生产者的专业化生产程度。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决定了经济活动主体的治理结构安排,随着三个变量水平的变化,其治理结构由于节约交易成本的原因,将经历市场、企业、网络组织的三种形态变化。文章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考察了劳动分工、交易效率与产业集群演进的互动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杨小凯的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以便对产业集群的演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模型分析支持了本文的观点。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当前,政府更为紧迫的任务是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蒙永亨 《特区经济》2009,(11):124-125
利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从分工与专业化生产视角,重新考察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分工演进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分工演进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因为当地的交易效率低下,不利于分工的演进。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交易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兴古典主义从一个新的视角定义了经济学,意图统一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它建立了专业化和分工的理论框架,同样适用于对企业集群的分析。集群内的企业通过专业化获取了分工利益,同时节约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最後本文把武汉市和其他发达地区的企业集群发展进行对比,提出了加速分工演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水平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设计了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上海、深圳、宁波三个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已难以对产业结构水平产生明显影响,第二产业是工业化进程中决定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军 《港口经济》2010,(4):25-27
本文从影响企业外包决策的成本收益因素出发,在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内分析了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经济、管理费用及市场结构等因素对企业交易费用与边界的作用机理,指出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的外包决策取决于上述因素对交易费用影响的相对大小。物流外包是专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推动了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并使企业的边界日渐模糊。  相似文献   

6.
现有港口发展模型既有单一港口的功能和空间演进模型,也有港城关系中的港口空间演进模型,还有港口体系中港口的集化与分散。本文在已有港口发展模型基础上,从城市产业分工发展、海运市场专业化细分和港口问专业化分工与竞争三个维度,提炼出一个港口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祝志勇  刘昊 《改革》2020,(4):86-99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涪陵为例,围绕现代烟草农业专业化分工的作用、实施的可行性,对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和实现途径进行思考,提出以交易成本和市场规模为导向的分工程度和局部纵向单元化统分结合的分工方式。  相似文献   

10.
跨国生产与垂直专业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则是西部地区趁势而起的动力引擎。因而,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一般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进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科技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耦合性基础将更好于西南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契机,继续打好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产业集群演进源于产业迂回度增加这一理论本质,针对产业集群产生及演进的内生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构建普遍意义上的内生专业化一般均衡模型,通过不同的条件参数设置,将中间产品产出变化和最终产品生产予以模型化表示,并分三个不同阶段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在产业集群内生演进中"中间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经济程度"和"互补性经济程度"是两个关键指标。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将呈现一种稳定的递阶过程;而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产业集群演进则是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也是一种可逆且不稳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安市为例,运用规模系数和产业就业规模增长等集聚模型对城市工业部门集聚经济的存在以及产业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垄断程度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检验。得出产业的专业化及城市产业的多样化对具体产业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但产业自身的垄断程度,对不同的产业将会有不同的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的空间交互与叠加的经济区域。城市群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要素禀赋、结构、功能及创新等方面,城市群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投入、产业布局、空间异质性等多重维度进行考察。引入空间权重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对资本积累的依赖程度较高,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明显;中原城市群内部联系较弱,创新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基于空间和产业的多维价值链,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的城市体系尚未形成,产业升级效果不明显。中原城市群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在发展中应体现柔性化、层次化、多样化和多核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措施,各城市内部形成"中心+组团"发展格局,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协同和功能完备的城市体系,加速推动空间效应的形成和提升,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阐述生产性服务业产生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构建专业化分工与收益增长模型,论证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郑旭雯 《辽宁经济》2023,(12):71-77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突破性发展,而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构建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增长模型,分析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的时空异速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其异速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增长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整体上呈现东北、西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东北三省地区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异速关系整体为经济扩张弱型,异速增长系数呈现“N”型变化趋势。(3)教育投入度、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为影响其异速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集群演进的动力因素按照在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和主导作用分为基础动力因素、机制动力因素、集群政策和文化动力因素,并从动力因素交替、更迭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演进的动力机制。从动力因素交替、更迭的角度去认识集群演进动力机制,可以判断出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影响演进的关键因素,为集群政策制定者提供促进集群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蒋晓岚  孔令刚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18-21
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因素。资源再配置机制、产业关联传导机制的演化作用是影响主导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大量数据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安徽主导产业演进状况,指出发挥演进机制作用、加快产业成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可侠 《上海经济研究》2007,(11):79-84,104
我国不同的集群经济类型形成的机理不同。产业集群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和起点,市场契约式的产业制度安排,使交易活动在生产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使交易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比重。地区不同制度供给下的交易成本差异,直接影响着社会分工体系的发展,并形成地区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规模扩张的不同动力。在交易成本较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依据外部条件调整内生变量的行为使纵向一体化的内部管理优于签定契约,而产业集群的形成却在这种“路径依赖”下变得十分遥远。以安叉集团为典型的大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事例,进一步说明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分工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