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家及各地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处在征集意见阶段。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都以不同的方式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民众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北京,自5月24日启动“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以来,到6月底,共有6538人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2.
胡春霞 《北方经济》2013,(10):14-15
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已成为世界行政程序法中极其重要的制度,扩大公众参与制度,充分表达民众利益诉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以完善行政立法的质量和行政立法的公正性与科学性.本文通过描述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的建议,以为完善我国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安徽省积极探索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公众参与总体效果不理想等。尽管如此,这些并不能成为阻碍甚至排斥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正当理由,相反地,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有效的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以推动地方立法的理性发展。文章立足于当前实际,分析了安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安徽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为切入点,对公众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公众环保意识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建立多样化信息公开方式、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建立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和加强公众参与宣传等应对策略,其目的是切实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达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日环境法制建设比较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日两国环境立法背景不同,所以在环境立法机制和立法原则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导致两国的环境法体系有较大的不同: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专门颁布了一些涉及纠纷处理、损害补偿、事业费开支等程序性法律规定,并对各种环境问题及处理方法都做出了单项法律规定,比中国具体和完备;日本环境法体系中不像中国那样需要用大量的行政规章做补充;日本地方环境立法的作用比中国更大。在环境法实施机制方面,中日之间的差异是行政指导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不同、地方环境自治团体管理者的法律授权大小不同、环境司法的作用不同、公众的推动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面临本身知识水平,在立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参与的细节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制约,可以从加强宣传、完善机制、建立和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度。  相似文献   

7.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过人大常委会讨论后,于4月25日在全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布并开征民意,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5月31日。自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就收到意见突破23万条,公众参与热情超过其他参与征集意见的法律。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地方立法协作(或称为区域立法)应该成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所需法制的主要供给者。而建立在地方立法权基础上的区域立法在当前我国立法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障碍或问题。从体制上看,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并没有区域立法的一席之地。地方立法保护主义和地方立法协作如何可能则分别成为实施区域立法的实践障碍和理论困境。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地方立法协作的深入:明确区域立法的法律地位、扩大较大的市的范围、重视区域立法中的公众参与,以及构建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秦金思 《魅力中国》2011,(21):168-168
在当前中国如何在经济深度转型、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减少因分配不公、利益调整失当而频发的群体性冲突,是许多人都在深度思考的问题。在立法上,使立法者和普通民众沟通,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加强法律的合法性和实施度,公众参与立法是必要的,然而我国公众参与立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都很不完善。只有充分认识到公众参与立法的必要性才能进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公众参与视角对医疗服务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公众参与医疗服务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针对医疗服务评价中公众需求和国内医疗服务评价体系的现状,首先基于ERG理论构建了面向公众参与医疗服务评价的模型;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公众参与的医疗服务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政府机构主导的医疗服务评价前提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还能更好地调动不同群体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激励公众深度参与医疗服务系统的评价。本研究可为公众参与医疗服务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构建行政机关的权力监督机制和发展基层民主。文章认为应该从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和能力、创新公众参与方式、在立法中确立惩戒条款3个方面着手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作为国家立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立法负有重大职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使各地能够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13.
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财务审计形式,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它的工作方式是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各种经济资料和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经营管理活动,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公众财物的管理和使用,从决策计划执行到管理等所有阶段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分析对比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国家审计署在2003-2007年的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07年要实现“财政财务收入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你在网上“团”过自己喜欢的商品吗?你有过与邻居们联合起来争取应得利益的经历吗?你又是否与自己工作社区里其他单位的人有过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让我们重新以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在这些新圈子、新社区里,什么样的合作方式能让我们和谐共处、团结互助,去实现共同的愿望、满足共同的需求、达成共同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伙伴程序”是欧洲层面劳资双方进行社会对话的一种方式。虽然重视社会伙伴的角色与功能是欧洲共同体的传统,但是直至欧盟多层治理模式兴起之后,借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社会伙伴程序”才从法律上得以确立。此后借由亲职假协议,“社会伙伴程序”的运作从实践上得以巩固。“社会伙伴程序”的形成,增强了社会伙伴的参与立法能力,从而有利于欧盟社会政策的立法进程。但是该程序的制度倾斜及其有限的民主合法性却导致社会政策的立法效果并不突出。为了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伙伴的作用以促进社会政策的发展,需要引进新的社会伙伴参与立法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影响评价是当今世界各国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立法及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文章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入手,在比较分析相关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和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法制状况和具体国情,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立法权成为各级人大极其常务委员会的首要职权的短短20多年里,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地方立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一是重复立法问题;二是一些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急需修改废止和完善;三是立法滞后。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体作用,拓宽法规草案起草的渠道,注重“立、改、废”并举,在法规体例上要注重实效。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各领域高质量立法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当前地方生态环境立法质量亟需提升的问题,文章在多维度框架下,构建了地方生态环境高质量立法的应然向度,即方向之维:正确的立法指引;目标之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内容之维:完备科学的立法规制;结构之维:均衡有序的层级体系;变迁之维:符合现实的动态机制;协同之维:区域协同立法新模式。通过剖析云南、贵州、四川生态环境立法的实然困境,提出地方生态环境要实现高质量立法还需要思维革新,全面更新立法理念;主体扩容,促进公众参与立法;能力变革,强化地方立法能力建设;靶向精准,增强立法科学性;体系重构,完善地方生态环境立法构架。  相似文献   

19.
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在法理上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公众参与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应以代表制立法、媒体讨论、立法听证、法律评估等形式,能够产生更为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是促进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新型工业化”、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确立一些基本指导原则、建立制度创新机制、界定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机制以及加强立法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来促进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