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危险驾驶罪,《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其进行了修订,体现了刑法对社会风险的应对。而风险刑法对传统刑法提出了挑战,其本身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应对社会风险,有必要对传统刑法进行合理的变革,但传统刑法蕴含的自由、正义、谦抑等价值理念不能摒弃。现阶段,应当秉承传统刑法基本价值理念,借鉴、吸收风险刑法理论的有益成分,弥补传统刑法在应对社会风险上的不足,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于1997年3月14日由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修订,并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自I997年10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它的即将实施,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日趋完善,走向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是继去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在1979年制定、1980年开始实施的。近18年来,司法实践表明,它所规定的基率内容是正确的,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等方面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开放,搞活”政策的实施,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刑法》的  相似文献   

4.
刑法观,也称刑法的价值观或功能观,是指人们对刑法的性质和功能,内容与形式,制定与实施等各个方面思想观点的总称,它指导和决定着刑法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修改和完善,从而也直接影响着刑法价值的实现和其社会效果的好坏,和其它一切思相观点一样,刑法观因其主体所处的时代,阶级立场,认识能力等的不同而不同,具有  相似文献   

5.
基本原则,通常是指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一部法律的基本原则,是该法律的核心和精髓,体现该法律的根本精神,指导立法和司法适用。所以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内容的t对定罪量刑和刑罚执行有直接指导作用的准则。  相似文献   

6.
刑法中的危害结果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的客观显示,在刑法学理论及司法实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时至今日刑法学界对其概念及相关问题仍有颇多争议。本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论证危害结果不应定义为对挂会关系的损害;只有现实的危害结果而不应有可能的危害结果;提出刑法中的危害结果是行为结果消极影响大干积极影响并达到刑法规定应予制裁程度的一种事实状态,危害结果在刑法条的规定中井非一个绝对确定的状志,而是达到一定程度的由小到大的一十消极影响状态区域,某一具体行为所导致构危害结果只有处在过一区域内才构成某一特定罪的危害结果;最后重新界定了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7.
修订后的我国刑法典在死刑制度上较过去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重刑化倾向明显,与现代刑法的发展趋势不协调,二是在死刑配置上还存在着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没能在立法上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文还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刑法中死刑过多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是共同犯罪。”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基于共同故意而共同实施的犯罪”,等等。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过失共同犯罪,刑法理论界也普遍不承认。刑法第25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敷革的深入愈演愈烈,为此新刑法增设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完善了对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迄今为止的改革历程表明,每走一步,国有资产就公流失一部分,固此,加强对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犯罪的研究并力求在立法上予以完善,仍然是我们义不客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病毒作为一种新的犯罪手段,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目前微机的病毒感染率相当高,而网络中的病毒危害十分严重。为此,预防和查解计算机病毒成为维护计算机正常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公安监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1997年3月新修订的《刑法》已经明文规定,故意制造  相似文献   

11.
侵占罪是我国现行刑法新增加的罪名.从刑法条规定来看.本罪之侵犯对象应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及他人的埋藏物三类。但在司法理论及实践中.有关这三类财物的具体范畴还是众说不一,有待深入研讨和分析的。本作从理论及实践角度对这三类财物应注意把握和界定的有关问题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侵占罪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一步入警校,就面临着从民变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指形式上的入警,关键是思想上的“入警”。因此,在刑法教学中十分关注警察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教师的表率作用以及在授课过程中的有意识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警察职业的神圣,激励学生迎接新时代对警察职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如何从法制改革层面有效推进治理酒后驾车社会顽疾,长期以来一直是各方关注和争执的焦点话题。特别是“孙伟铭案”、“张明宝案”等特大醉驾恶性案件的发生让群情激愤到极点的同时,也因其定罪有别、量刑不一饱受非议,争议争论甚嚣尘上。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修正案)的高票通过,醉酒驾车连同追逐竞驶最终以“危险驾驶罪”入主《刑法》。同时,这次刑法修正特别是“危险驾驶罪”条款的增加,也是公安机关全面参与影响立法的一件里程碑性事件,对治理酒后驾车必将产生根本性长远利好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分析,并就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尺度及影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力求使人们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为司法审判提供参考,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为严惩贪污受贿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对重特大贪污贿赂犯罪之死缓犯增设了不得减刑、假释的终身监禁制度,新规的创设及其付诸实施,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界的激烈争议。文章从特殊预防的视角分析,认为死缓犯终身监禁制度作为一种新制度,其本身也存在相关弊病,为降低其负面效应,在司法实践中应合理审慎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纷争进行了审视,考察了反对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学者与赞成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学者在理论上的交锋,从中得出规制内幕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进而探讨了内幕交易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分析了内幕交易犯罪的犯罪构成及其惩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17.
“拾金不昧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生活中必须要做到的.如果违反可能构成犯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交出的……”构成“侵占私人财物罪””  相似文献   

18.
即将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刑法第三条开宗明义地宣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就是我国新刑法确认的罪刑法定原则,如何认识这一原则,是研究和适用新刑法的一个核心和首要问题。当然,“罪刑法定”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古老”的刑法论题,本文则试图从新的视角,探讨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它与刑法其他基本原则的相互关系。罪刑法定原则是相对于罪刑江断主义而言的,其基本涵义概言之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众所…  相似文献   

19.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实施和警察法明确公安机关主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及《铁路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施行后,新的刑法又对有关计算机犯罪的处罚进行了规定。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犯罪的内容、种类和特征等几个方面来认识计算机犯罪。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新型的智慧财产权,商业秘密至今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我国对于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予以明确的。该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也采用了同样的概念。这一概念揭示了作为商业秘密应同时具备的三个要件:非公知性、价值性、保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