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安在《喜宴》中生动塑造了威威这个中西方文化交融中的典型女性,其身上具有中国女性的温柔、孝顺、有人情味的特点,也具有西方女性大胆、热烈、执著、独立、自我的特点。电影真实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差异所造成的许多矛盾。威威最终的宽容和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人情观使矛盾得以解决,故事也有了圆满的结局,威威的女性形象也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显得更加生动娇艳。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作为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知名女作家,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虽类型各异,但却有着相同的本质: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分析和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其男性批判意识的成因,可以从中透视出张爱玲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早期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而对女性人物重视不足,因此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从后殖民和女性批评的视角分析康拉德第一本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活着》作为余华由启蒙叙事转向现实叙事的代表作,已然具有文学经典需具备的品格,它民族地拥抱现实命运,它具有史诗性的审美价值。经典是被建构的,余华作品的经典性仍在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行为中继续生发、建构。  相似文献   

7.
论《罗马热病》中深受男权意识禁锢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短篇小说《罗马热病》中描述了现已寡居的两位旧时闺中密友在罗马的邂逅.由此揭露双方隐瞒多年的秘情。作家通过潜意识行为动作与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层层推进地塑造了因嫉妒而丧失理智的女性形象.从而揭示了西方社会男权意识禁锢下女性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众多的作品中,上海女性形象出现的比例十分可观且具有明显的特点:缺乏母爱的童年;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具有骄傲的弱者意识并且以不幸的婚姻生活做结局等.这些上海女性形象非常曲折却坚定地传达着内心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偏向于传统,它的形成是作者的童年体验加上当代思考的结果.在文本的传达中却遭遇了当代评论界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10.
19世纪的英国作家哈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尤其是创作了以苔丝为代表的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探究出这位男性作家的女性观。哈代热情地赞颂他笔下具有独立精神和真性情的新女性,但是我们也看到,这位作家女性观中所流露出的男权主义和宿命的悲哀,同时还有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的叛逆和悲剧交织的迷惘。  相似文献   

11.
《活着》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活着"这一词语总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生存的承受能力,《活着》这部小说正是余华以朴实的文字讲诉主人公福贵是怎样在苦难中寻求生存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能力,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对人生的态度,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价值,历代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读者通过仔细阅读、深入分析,可以感受到书中对林冲娘子等弱女子充满了同情,但很不幸的是,她在去庙里烧香时遇上了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花花太岁高衙内,从此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英雄女性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是赞扬与歌颂的。对潘金莲等违背妇道且心肠狠毒的女子却是极力的批判,冠上淫妇的罪名。在水浒的世界中,有对封建社会中弱女子的同情,也有对恶妇丑陋嘴脸的揭露,由此展现了一个丰富的女性世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水浒中对女性形象和女性价值有一定的曲解,但从那个时代来看,也是在落后中显示出一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为文艺学杂以政治视阈的阅读文本,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阅读文本,它对文本的阅读就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效果,并影响着读者的思想。该文以余华的《活着》为例,来进行两次阅读的尝试,并不作结论。因为任何结论对于文本,也许都可能会产生误读。  相似文献   

15.
先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迪丝·华顿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人格向着双性同体发展。她无意识中分别对《夏》和《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查瑞蒂与梅进行了双性特质同体式的性格刻画,但双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得到和谐的展示。仍处于双性特质的失衡态,为此她们对各自的生活或不满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华顿的众多小说人物中,艾伦身上优秀的男性特质勇敢、独立与美好的女性特质善良、包容共同作用,均衡和谐的发展使艾伦成为华顿心中最理想、健康、健全的女性形象。因此,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是女性必须具备双性特质,并且双性特质要平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女性从性别固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工具,它利用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或创造相似性,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和新的认识,把一种概念转化成另一种概念,从而荻取语篇的连贯性;当一个语篇多次使用隐喻,并且隐喻突出了语篇主题时,便可以说隐喻构成了语篇的文体。本文从隐喻的产生,隐喻连贯功能和语篇文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分析文本中的隐喻所隐含的性别歧视含义。从而揭示妇女在求职与工作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17.
陈继儒为晚明时期大名士,在其笔下塑造了为数不少的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作者与女性交往的情况,体现了作者矛盾而又多样化的女性观:对贞节烈妇的赞扬,对贤妇的褒奖,对侠义女子及才情女子的欣赏,其总体女性观传统、保守,对有才情的女子给予了推崇与肯定,体现了晚明主情思潮,折射着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18.
《鸽翼》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翼》的女主人公米莉.希尔,在公主—王子童话模式中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的独立,自尊,对自身及他人的洞察,超越了传统童话中消极被动的睡美人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上看,这是对男权社会的积极挑战。  相似文献   

19.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在英国文学史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夏·勃朗特在小说中倡导的女性经济独立意识、女性自我意识、爱情婚姻观等思想观念为当代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文将以女权主义批评方法来分析夏·勃朗特《简·爱》中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以其自觉的女性姿态为人们所推崇,她作品中独特的女性意识使其在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文首先阐述了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和特征,然后探究了张爱玲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更加深入地剖析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