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10日,山西昔阳县大寨村7户种植花木的农民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的倡导带领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办起了大寨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寨花木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寨乡因拥有闻 名遐尔的大寨 而得名,大寨人为全乡 农民的致富带了个好 头,大寨的特色农业为 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 催化作用。作为大寨农 民自己的银行──大 寨信用社,以特有的扶 贫信贷杠杆和锲而不 舍的精神,为大寨的发 展和全乡人民的脱贫 致富做了大量艰苦而 细致的工作,有力地促 进了大寨的腾飞和全 乡的经济发展。在着力 支农的同时,信用社也 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被 大寨人誉为“架起特色 经济的致富桥”。 解放思想,立足市 场,利用自然优势,发 挥名人效应.倾力产业 开发。 大寨曾是我国农 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当 时作为以支农…  相似文献   

3.
市县传真     
句容:建成全省首家农民专业合作联社 日前,由农业科技专家、央视2007年度三农人物赵亚夫发起,句容市的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万山红遍农业园、丁庄老方葡萄合作社等7家合作社联合组建成立了“赵亚夫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这是全省目前第一家合作社再联合,是人社农民再人社的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作为发起人,赵亚夫无偿提供了自己的名字作为联社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关键途径。农民(工)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创新,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对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经营体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文就建设农场农民(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专业合作社机制与职能转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即将赋予合作社以法人的地位,使之具有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本文就如何转型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以转行后的公司型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将参与合作社的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供销合作社适应农村经济的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创办和发展了一批与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实践已经并且将继续证明,创办和发展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各种专业户的迫切要求,也是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因此,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一出现,就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为什么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在生产经营上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大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但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两个突出的矛盾摆在广大农民群众面前: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生产和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农村  相似文献   

7.
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使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了确认,作为完全由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社,生存与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契机,合作社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光荣的历史1952年冬天,中国一个极为平凡的小山村竞有一番让人交口称赞的"让贤"美谈。原村党支部书记力荐种庄稼的好把式来担任支部书记,党员大会一致通过。这新上任的支书就是陈永贵,从此他的名字便和大寨紧紧地连在了一起。1963年8月,大寨同全国一样,在饱经三年痛苦之后,原本不肥沃的土地又被7天7夜的大雨冲刷得更加贫脊。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庄稼呜咽,石块裸露。又是陈永贵领着大寨人使出"三战狼窝掌"的勇气和毅力,硬是肩担背驮,劈山育土,使虎头山重披绿装。1964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寨之路》的长篇通讯,介绍了以陈永贵为首的大寨人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事迹。大寨的名字飞出了太行山。1964年12月26日,在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一代统帅的巨手与满是老茧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创建粮食购销合作社徐中年郑春风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需创建联结市场与农民的中介组织。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并结合我国的具体粮情,应重点针对农民卖粮难这一问题,创建粮食购销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有组织地进入...  相似文献   

10.
正泰宁村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城南郊,15个村民小组,1219户,农业人口4660人。2005年11月在全县率先成立了股份合作社,真正实现了集体家底价值化、村民身份明确化、农民利益股份化、合作运行制度化、多方关系和谐化的"五化"目标。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股份合作社净收益达780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小康村"、"全国文明村"。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正2018年全国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日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透露,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补助资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计划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今年将重点实施好万名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万名种粮大  相似文献   

12.
<正>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位于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惠军村,是一家以优质稻谷生产为主、稻米加工为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上海市守信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该合作社挂牌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2018年、202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农民田间学校,2021年被推介为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齐茂农民田间学校以带动周边粮食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为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合作社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逐步向规模化粮食种植、稻谷集中加工、商品大米统一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之窗     
丹麦的农业发达,出口比重很大,人均食品出口居世界首位。丹麦农业合作组织比较健全,高度的组织化体系大大提升了丹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丹麦农民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按照民主、自愿和互利互惠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互助协作体。1882 年,位于和丁的农民自发组建了丹麦第一个合作社。随后,各地由最初的家庭合作逐步合并、发展成为全国行业性质的合作社,形成有全国97%的农民参加的、覆盖全国的行业合作社和各类协会(农民参加合作社在世界各国中比例最高)。这些合作社和协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7日,“上海柘林绿都农业合作社”在上海市奉贤区拓林镇翁家村正式成立。这是上海第一家农民以土地入股,实行保底分配和效益分配,农民实现职工化的新型农业组织。“柘林绿都”合作社共有425人参加。来自翁家村、东方红村的42名社员股代表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共有2200亩土地被集中,经营范围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花卉、农机、观光、制种等7大类。合作社的分配包括每年每亩保底分配400元,效益分配每亩200元,农民有了基本的收入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最新资料统计,到今年2月底,全国范围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已达133万家。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合作社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寻求农民增收新突破、促进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明显。但不容忽略的是,合作社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制约了合作社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民合作社,主体是农民,合作社是载体。农民加入合作社,便与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合作社的兴衰荣枯,与农民利  相似文献   

16.
<正>将小小的合作社经营成全国知名的有机农业品牌,首批入选国家级示范社,以规范化发展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绿菜园实现这一切,用了7年时间。"不用农药"种好菜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京郊各区县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联合起来闯市场。合作社在当时是个新鲜事物,大伙儿犹豫观望。这时,"能人"赵玉忠走进了大家的视野。那些年,赵玉忠经营着一家眼镜厂,效益很好。在村"两委"和村民的期盼下,赵玉忠关闭了眼镜厂,准备加入合作社。同年,北京绿菜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成  相似文献   

17.
股份合作在高村田序滋许建中原宗武在全国劳动模范张富贵40年代组建山东第一个互助组的文登市高村,去年以来,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农民股份合作社又悄然兴起。抓住这一来自农民群众的创造,高村镇党委、政府适时进行引导、规范,使农民股份合作社这一星星之火迅速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湖南省常德市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了一批以农民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以服务为手段、以增收为目的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目前为止,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356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的会(社)242 个,占 总数的 68% ,入会(社)会(社)员1 35682 人。其中专业协会 329 个,入会会员 1 27938 人,专业合作社 27 个,入社社员 7744 人。共带动农户 1 8071 0 户,占农业总户数的 1 4.9% 。 一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 一是能够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一年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和全国总社"二大"会议精种的指引下,不少市地和县(市)联合社适应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为主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作为振兴供销合作经济的一项基本建设来抓,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把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与建立农产品商品基地和为城市服务的副食品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与完善以科技为先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在同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上前进了一大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不仅是供销合作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而且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振兴供销合作经济的一项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修正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根本目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带领亿万农民创造出来的。它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二是集体的土地以农户为单位由集体成员承包经营;三是集体为农户提供统一经营服务;亦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修正农村土地承包法,须为保障农户根本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当前,全国各地涌现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坚持农村土地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