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鹏 《理论观察》2009,(1):78-79
现时代的公共管理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公民社会具有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双重身份,并以其这种双重身份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政治民主的捍卫者、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公共服务的提升者、公共价值的维护者、社会稳定的支持者的多种重要角色。这种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模式下的公共管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其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这种基于伙伴关系多元管理主体参与的公共管理是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在这种公共管理网络中政府扮演着“元治理”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而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层次不一。现代化国家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平等的、友好的。本文首先对新公共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概述、产生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其次对在公共管理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在新公共管理下的法治社会中,对政府和公民的关系重新做了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基础,现代公民的培养对于实现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一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的公民群体的形成关键在于农村。从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能力培养两个视角上看,村民自治在我国公民培养中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能否促进民主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如果能够超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思维,超越市场和政府的二维思维,发展公民自治,社会治理会更完善。"基于此,特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探讨民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社区自治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社区自治强调实现社区的公民参与,社区公民参与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社区的公民参与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和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和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真正实现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公民具有社会人和政治人的双重属性,是一个人在民族国家中所获得的身份资格。公民权是与这种资格相联系并由宪法和法律规定,其核心是政治参与权,公民参与是公民凭借这一身份对国家政治系统是施加影响的过程,并伴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兴起,同政府展开对话和合作,以便最终实现公共管理"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市场秩序与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产权、维护法治、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政府的职能不是自己拥有财产,而是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不是拥有自己的利益,而是保障公民的利益;不是自己拥有企业、管理企业,而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够发展。中国的市场秩序混乱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政府没有于自己该干的事情,即提供产权保护、法治和市场秩序等“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8.
公民参与政府的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加强政府与公民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在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还面临着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不强,政府服务理念淡薄,机制不健全,参与渠道不畅等困境。文章主要从提高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转变政府的执政理念,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拓宽公民参与渠道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有效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良 《理论观察》2005,(5):44-46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逐渐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要求国家与社会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并在此基础上赋予社会更多的自主性.这必将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发生深刻的变迁,以政治参与的深化、基层民主与社会自治、合作与共治等为显著特点的参与型、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显露雏形并将随着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而走向成熟,从而为实现良好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公民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产生新变化,公民的角色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转化。“公民众包”组织模式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创造搭建起平台。文章分别从公民自发和组织发起两个角度对“公民众包”模式进行归类,分析了“公民众包”兴起的动因和理论内涵,认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需顺应与推动“公民众包”的发展趋势,激励公民参与到政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与传播等环节中,实施基于“公民众包”模式的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王黎 《中国集体经济》2007,26(8):176-178
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使我国公民缺少自治、参与意识,公民社会弱小.而非营利组织作为自主性的社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和核心结构要素,在公民社会发育及完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一定的规模和独立程度标志着公民社会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在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中,小政府大社会这一目标被明确地提出来,并且随着第一个三年计划的完成,小政府已经初步构建起来,一个精简的服务型政府的形象已悄然树立了起来。但与之相比,大社会的构建却进展得相对较慢,这一方面是由于对社会的改造比对政府的改造要复杂和艰难得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改革在这方面的投入和重视还不够。但是,小政府所对应的是大社会,构建小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能够很好的自己管理自己,政府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仅仅承担服务的角色。因此,如果社会不具备管理自已的能力的话,小政府必然会恢复为家长式的大政府。本文即是小政府与大社会二者的关系出发,对大社会的构建提出了初步的设想,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措施是赋予公民以知情权、确立公众参与制度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让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政府的各种决策中来,培养公民的自治能力,以促进大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将公众纳入到评估主体的范畴,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适应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为公民服务的要求.本文将从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四个方面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新 《中国经贸》2010,(24):131-132
建设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国家、强大而稳定的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主动性,而这首先要提高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当前在我国提高公民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公众纳入到评估主体的范畴,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适应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为公民服务的要求。本文将从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四个方面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我国政府当前的一个新的重大议题,而国际社会已有这方面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从巴西、美国和北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中可以看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民主、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公民社会组  相似文献   

18.
李婧 《魅力中国》2010,(23):96-96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改善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意义及在参与动力、制度、信息、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参与的动力机制、健全参与制度、完善信息渠道和参与程序等完善公民参与我国绩效评估的途径和对策,以提高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民话语权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究其原因是政府在保障弱势群体话语权制度上存在不足以及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等。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努力健全保障弱势群体话语权的机制,全力为公民创造真实有效的话语权表达机制。另外公民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参政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民主是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我国的民主政治而言,中国公民社会的产生与发展就是推进社会自治。马克思主义十分强调社会自治,把它当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强调要推动社会自治,社会自治是人民群众的自治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