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我国城市经济效益的协同影响机制,估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城市规模以及在城市规模约束下产业结构转变的边际效益。使用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估计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一制造业结构对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城市规模,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门槛规模方能从上下游产业关联中获得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经济效益发生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而城市规模增大的边际收益则随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变而增加。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实际规模仍小于最优规模,因此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同时,中小规模的地级市应该推动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集聚。  相似文献   

2.
国外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升级而加重,在特大城市中尤为突出。研究城市最佳规模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城市最佳规模决定了城市用地规模和公共设施的规模,二是城市最佳规模与产业发展关系极大;三是城市最佳规模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学者从城市公共设施,产业发展,人口增长等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角度探讨城市最佳规模理论的研究动向,并对确定城市最佳规模理论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章圣伦 《经济师》2011,(5):50-50
城市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经济聚合体,城市化能够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但城市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城市规模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现象,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发生。因此,需要研究最优城市规模,并对城市空间规模增长进行适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再谈城市规模效益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目前正处于大城市化阶段, 城市规模效益规律仍是贯穿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客观规律。对于这一规律, 本文从社会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 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笔者认为,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今天, 城市规模效益应当成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依据。对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城市病”问题, 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缓解和避免。  相似文献   

5.
用经济效益的观点探讨城市的合理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悦 《经济师》2001,(7):42-43
运用“门槛”效应理论和效益———成本分析法探讨了城市合理规模的确定原则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 ,分析影响我国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 ,指出用经济效益的观点来探讨城市合理规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理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城市规模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文章总结了城市规模理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区别比较了传统的城市规模理论、新古典理论以及网络城市理论,介绍了城市规模理论在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裘建娜  赵秀云  钱晓群 《经济师》2006,(12):67-67,69
合理的城市规模创造出最大的规模效益。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经济规模的基本指标之一,城市位序—规模Zipf理论是研究城市系统的重要基础,可以较好地刻画城市的规模分布。在当前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文章拟利用中国人口统计数据对Zipf定律进行统计性实证检验,从而对中国城市化水平进行定量描述,并考察各城市规模分布的集聚程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消耗的中国城市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构建了城市规模-资源消耗理论模型,然后利用变截距模型对我国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规模一资源消耗经验模型为正N型曲线,最优城市规模为1060万人.适度城市规模是400-600万人和1000-1200万人.进一步对分区域的模型进行比较发现:东部经验模型是单调递减直线,中、西部都是正N形曲线.除部分省会城市外,我国大部分城市正处于资源消耗上升阶段,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强调集约化的内涵发展,以缓解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壮大的重要表现。在城市经济规模扩张中,制度决定了规模扩张的方式,引导着城市经济向更加合理、规范的方向进行。因此,研究城市经济扩张中制度的主导作用成为研究城市规模扩张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界定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建立模型,从反面论证城市在自组织扩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凸显制度在城市规模扩张中的主要作用,为城市规模扩张中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分析的观点优化城市规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忠国  吕斌 《经济地理》2005,25(2):215-218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合理的城市规模与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为基本点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普遍存在重表现、轻研究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城市的经济分析,从而导致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受到质疑。文章用成本效益经济分析中的观点,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城市规模的经济模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最优城市规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 《经济评论》2007,143(1):131-135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的23个县级以上的城市人口、用地和经济规模的结构分布进行研究.通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分析发现,福建城市规模并不服从首位度分布,城市人口、用地及经济规模并不完全符合位序-规模的理想分布状态.城市体系分布主要呈现两个特点:福建城市规模体系以双中心城市为核心,小城市数量众多且发育不够;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闽东南沿海城市与闽西北山区城市规模差距大.最后提出了福建城市发展应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扩大人口规模,以都市圈为主要形态带动整个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水平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标志,我国城市化发展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城市发展政策。我们通过合理城市规模的界定,确定出100-400万人的城市规模的净规模收益最大,根据这项研究结果,作者提出高速俩有城市发展政策,从积极发展小城镇转向发展较大规模城市物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确立喀什市城市综合规模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综合规模的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研究喀什市2002—2008年城市综合规模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喀什市城市规模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经济规模,其次是人口规模,最后是空间规模。喀什市城市规模各指标都有较快发展,喀什市城市综合发展规模中2002—2008年城市规模增长了200%,在2004年、2007年出现加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规模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玲玲  周天勇 《经济经纬》2006,45(1):112-115
最优城市规模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规模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随后分析了最优城市规模理论和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困境,城市规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均衡过程,适度城市规模网络结构是对最优城市规模理论的批判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运用SOUDY模型,以2007—2011我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城市有效用地规模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从城市等级的角度考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与省会城市中将近一半的城市实现有效用地规模;其它东部沿海省份的城市大部分都未实现用地规模的有效性。从区域的层面来考虑,相比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实现有效用地规模的城市较多,但是下降趋势尤为明显;超过有效用地规模的城市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时下,提高规模效益,已成热门话题和企业追求,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兼并、购买潮,一浪高过一浪。其实,规模效益何如效益规模?我们不妨考察一下两种模式,一种是规模效益模式,即日韩模式,以规模扩张为特色,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兼并、办厂,“拣到篮里便是莱”;一种是效益规模模式,即欧美模式,谨慎从事,不搞无条件扩容,不打无把握之仗。两类模式孰优孰劣,恐一言难尽,但那些一年七八百亿美元销售额,名列全球500强前茅,有“无所不产”之称的日韩大企业,在亚洲金融风波的动荡中经营多不理想;而欧美那些不搞盲目扩张的跨国公…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19.
宋戈  李静 《经济地理》2007,27(4):634-636,648
以黑龙江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庆市建成区为研究对象,用1990—2004年的数据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利用Excel软件分析了城市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呈相互关联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假定在同一技术条件下,采取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出确保城市经济效益最优时的土地面积即为合理用地规模,通过计算城市空间扩展度,得出现有城市用地规模大于合理用地规模的结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考虑适当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中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化的城市等级规模模型是分析和预测城镇体系结构演化的重要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等级规模的数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后,利用2002年建设部城市非农人口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现状,建立起位序—规模幂函数模型,证实其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对误差作出分析,继而对2020年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