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丽 《南开经济研究》2006,18(6):103-122
在对以往“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进行回顾和评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非平衡化与不平衡”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与国际经济和国内工商业经济发展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虽然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衰退论”、“增长论”、“内卷论”和“停滞论”都曾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但是“衰退”、“增长”、“内卷”或“停滞”本身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农村经济“旧平衡的瓦解和新平衡的缺失”才是当时中国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2.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11):46-48
在近几年来中印比较、龙象之争似乎已成“显学”,印度对中国的“瑜亮情结”又推动这种比较越发热‘闹。据称,由于拥有“优越”的民主政体,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驱动而不是外需拉动;由于印度服务业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印度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超中国……诸如此类的逻辑在西方舆论和我国国内自由主义者中赢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同和宣扬。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批判了当前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无伦理论”、“悖论论”、“对立论”、“困境论”、“和合论”等无理责难,认为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现实“镜像”的偏向,应当回归到以一元指导与多元整合、普世性与中国特色以及理论与实践等内在紧张的视域来阅读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道路上来.重构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原动力,开拓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理论空间,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邓小平金融思想: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邓小平金融思想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核心论”、“真正银行论”、“证券论”、“外资论”、“杠杆论”、“法制论”等,从理论上完整地论述了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关系,是中国金融业务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一)“核心论”“核心论”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明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提出的重要金融思想。在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根据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针对当时人们在经济和金融改革关系上形而上学的认…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消费资本化”开拓了经济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大向导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向导”)又率先提出了“消费股东论”,那么这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呢?  相似文献   

6.
有人呼吁救市,认为“救市,等于救散户的血汗钱”、“救市,等于救中国经济”。平心而论,如果说救散户的血汗钱尚情有可缘,救中国经济的论调则暴露了救市论的荒谬,在某种程度上是救市论自己曝光自己的“司马昭之心”!  相似文献   

7.
贸易     
个别输美纺织品中标价格超高;中国钢铁又陷“纺织品之争”;中国建成世界首个石油易货市场。  相似文献   

8.
关于欠发达国家应该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赶超战略论与比较优势战略论之争。通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原理,提出并论证了超越这一争论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赶超战略容易造成“赶超困境”,而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只有实施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分工利益和交易效率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经济和谐、健康地发展。也就是说,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是一种基于和谐社会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今年11月初,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和京都产业大学在京都举办了“21世纪国际化经营”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和日资企业的作用”两个研讨会。逾百日本企业界代表和学者参加研讨。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研究员应邀与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基调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在会议举行的大型招待会上,厉无畏研究员又被邀请为嘉宾作15钟的发言。厉无畏研究员针对在日本出现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作了即席讲话,指了出“中国威胁论”应改变为“中国机会论”,获得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现将其讲话刊登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全球瞩目,中国经济模式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该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模式的涵义和特征,接着从比较优势论、市场论、二元经济论、中性政府论、分权论、政治论、人口论、文化论等八个方面总结了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模式的解释.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深刻的.下一步关键是要“改革政府”,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涯 《发展》2003,(11):74-75
20世纪90年代后,墨西哥危机、东亚危机、俄罗斯危机和巴西危机相继爆发,这些危机无不伴随着汇率的调整和汇率制度的变革。经济学界对汇率制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改革问题,争论焦点集中在两极论与中间汇率制度之争上。在国内表现为人民币的盯住汇率制与管理浮动汇率制之争。一、两极论两极论也称为“中间制度消失论”,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上已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其首倡者一般认为是美国加洲大学伯克莱分校的Eichengreen,此后还有Obscfeld和Rogoff。两极论的核心观点: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惟一…  相似文献   

12.
环视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无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和采取“金融先行”的战略方针。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经济是金融经济,当今世界国家之争、地区之争、城市之争也往往集中表现为金融之争。在现代社会,无论是高科技、经贸、物流以及文化、人才等领域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要明确有关经济范畴的不同涵义在十年来的改革理论研讨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个热点。随着改革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不同的观点也比较多,过去提出过的有“板块论”、“渗透论’、“形式内容论”、“主导基础论”……等等,最近又有人提出了“重合论”、“自由、必然论”、“合力论”、“时空论”等等。①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在重要文献上,有关提法也在不断改变。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提出“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伟 《改革与战略》2009,25(3):100-102
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国家过去“工业先发展”的经济政策造成了现在严重扭曲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围绕如何尽快破解“二元经济”、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课题,学术界形成了“城市优先发展论”和“农村优先发展论”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认为:在目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玉升 《辽宁经济》1997,(10):42-42
论工商银行发展国际业务●李玉升世纪之交的“九五”期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体制的转换,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又是金融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同时又逢中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工商银行面临着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又面...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收购与反收购,资产价值将得到市场重估,资源得到重新配置,是一种合理的市场行为近日,在股改即将收官之际,素有“中国商业第一股”之称的鄂武商A,爆发了控股权之争(见本期封面文章《鄂武商A控股权之争》)。此案系全流通时代控股权之争第一例,又兼双方争夺的是一家优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权,自然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审计诞生于何时,发源于何地,至今尚无法确定;而对于审计产生的动因,中外审计学者,对此众说纷纭,从而形成不少流派。较有代表性的西方流派的观点有:“经济责任论”、“代理人论”、“多因作用论”等;我国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财会责任论”、“经济责任论”、“防弊正误论”、“多因决定论”等,在这许多观点之中,中外学者因立足于不同的分析角度(外国学者多从民间审计的产生而论;中国学者则多从国家审计动因而论),所以致使有些比较相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关系”论中,“三才”理论比之“天人合一”更接近现在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有机统一自然的特点。这种理论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成为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指导思想,并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基他,渗透到各种学派的学说中,以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斑烂的色谱中的一种“原色”。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讨论中国经济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把该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成为公共领域议题  2 0 0 3年初春,《中国各界反对美国政府对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声明》和《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声援美国政府摧毁萨达姆独裁政权的声明》在网络空间里针锋相对(当然,动辄代表全国人民,这种习惯不好) ,而众多学术界中人的不表态则可算做第三种态度。这一事态清楚地显示关于国际事务,中国知识分子在价值、立场、策略上存在着重大分歧。“韬光养晦”之争是策略之争;“中日关系新思维”之争涉及敏感的历史与民族主义议题,但基本上仍是策略之争;而围绕美伊战争的“拥战—反战”之争涉及国内政权与国际行为的合法性评估以及强…  相似文献   

20.
张辉 《西部大开发》2010,(5):151-152
责任限额问题是贯穿华沙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简单回顾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限额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关于责任限额存废之争的两种基本学说——“取消论”和“保留论”,并对每种学说的代表性观点加以阐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保留责任限额并对其加以改造是目前比较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