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流通现代化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影响,中部地区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日益下降,边缘化倾向日益明显。本文阐述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流通现代化对中部地区崛起的作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所涉及的87个地级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可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上起到了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公路运输的发展在西南贫困地区和中部贫困地区的促进效果比在西北地区好。航空运输对中部贫困地区和西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普通铁路则因为在贫困地区的发展优势不明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中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对于我国国民缉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中部六省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财税政策对中部地区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中部经济发展的路径,建议采取政策倾斜、改革现行增值税、资源税等政策手段刺激中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本在区域之间配置的巨大差异,不仅源自各区域内部资本形成的差异,而且源自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差异。通过对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资金供给、区间资本流动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金供给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而区间资本的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外资的流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其影响也明显的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在资本已经稀缺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资本的外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资金供给、资本非均衡流动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在区域之间配置的巨大差异,不仅源自各区域内部资本形成的差异,而且源自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差异.通过对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资金供给、区间资本流动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金供给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而区间资本的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外资的流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其影响也明显的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在资本已经稀缺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资本的外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中部地区持续崛起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态势和新特点,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崛起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整体化意识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滞后、发展环境严峻等诸多问题。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要求和中部地区区情出发,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内源型为基础、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内在驱动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究了中部地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经济发展问题,尤其是中部产业升级以及如何实现中部产业升级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中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但是粮食安全在产业升级中也仍然是至为关键的一环.从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与粮食安全角度考察了中部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及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继“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之后,“中部塌陷论”、“中部政策边缘化”一时成为最频繁的字眼。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向经济发展是中部崛起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中部外向经济发展从对外贸易、利用FDI、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看,整体水平比较低,发展空间大。最后文章提出了外向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现状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对取得的进展和不足之处展开研究。在分析了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定量分析流通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从实证方面论证流通业对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系统是由资源、环境、经济、人口和科技等5个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以研究复杂问题和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系统动力学(SD)为手段,建立了矿区经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和可信的,能够充分代表现实的矿区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城市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造就一批城市带、群,形成带动全局的区域经济区。要使区域经济有序、健康发展,中央地方两税划分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增势劲强,而影响区域健康发展的因素是行政区域,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必须调整中央、地方两税的划分,消除各自为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贡嘎山地区是川西中部的一个落后贫困山区。该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迟缓,但自然生态资源却非常丰富,如何根据山地自身的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旅游,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贡嘎山地区山地资源的特殊性着手,阐述该区发展旅游的紧迫性,最后提出"平面分区、垂直分带与时间延续方向可持续发展"的"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从自然禀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域微观主体四个方面,并运用博弈论,探析了山西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自然禀赋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中央政府的政策决定山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地区,地方政府的保守影响了山西经济制度创新,晋商经商传统的断层使山西的民营经济发展薄弱。本文最后对山西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发展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基于此,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15个区县为例证,在测算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三峡库区重庆段区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另一方面,三峡库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均在短期内存在路径依赖效应,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失配,其中县域经济发展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具有短期抑制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发展也与世界紧密相关。一方面,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场景,当然世界作用于中国经济不只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有着共同的律动,又有自己特色,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中心城市是省域经济的主体, 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与沿海发达省之间的经济差距出现了日益扩大的趋势。这与河北省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弱有直接关系。本文从河北省中心城市经济的现状入手, 探求加快河北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专业化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全国经济增长,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在探索如何测量和提高地区专业化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在提高,且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增长较快。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快地区专业化进程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且有助于消除我国中、东、西部的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的先导 ,对西部经济效益的影响举足轻重。西部开发必须确定全新的赶超观念 ,那种依靠政策优惠、政府创造条件的机会收益已经十分有限 ,西部开发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