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晔 《上海经济》2022,(1):65-76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都是国家战略,两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示范作用。金融本身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自实体经济,其作用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够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相互争夺利益的"零和"游戏局面,转变为互利共赢关系。扎实的实体经济是金融中心建设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完善金融中心的功能,由实体经济带动的金融中心更加持久稳定,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能更好发挥规模经济,能构建更加完善稳定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间的互利效应,发挥产业内的集聚效应。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协同发展为本,以制造业与金融业协同为先,肩负起产业和区域经济稳定器功能,成立长三角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法通过2002~2016年中国面板数据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下我国金融发展、科技创新及其二者的融合对实体经济发展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而言,二者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因此,在保持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对于实体经济增长为正向影响的同时,要重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避免因为发展差距大而导致二者之间融合发展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杜枫 《走向世界》2012,(12):32-34
实体经济要发展,金融是血脉。济南在金融行业具有典型优势。济南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山东省提出将济南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检验金融业成败的终极标准是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基于广东2003—2012年间的货币过剩数据、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VAR模型等方法对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过剩程度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产生明显刺激作用,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因此,目前应当高度关注过剩的货币发行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本,金融业则掌握着实体经济的命脉,在此背景下,天津对优势传统工业进行整合改造.本文通过深入评估天津金融业发展质量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了天津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解释了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机理,并选取1998—2018年天津金融业相关指标数据,借助C-D生产函数与超越对数函数测算产出弹性和要素贡...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发展有所减弱,但是金融业发展势头却没有减弱,伴随着金融业超高的利润,驱使着资本和人才更多的流向了金融领域,推动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充分利用金融资本助推实体经济复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1999-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的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与投资的资本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的关系;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的实证结果得出,我国金融市场化对于资本回报率有着积极作用,并且由于禀赋差异,存在省际效应。因而我国应积极合理的深化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助于资本回报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现状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单位根.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检验了十四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效应,结论认为: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进一步得出,高等教育经费、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双向因果关系,而在校学生人数和专任教师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只是单向因果关系。本研究结论将对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金融行业的目前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新疆的发展,分析新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量经济方法,在单整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利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新疆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新疆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仅存在正向促进关系,而且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实际,对新疆金融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当前我国经济状况而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第三产业内部,金融业的比重则同经济增长负相关,在东部及中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教育投入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秀玉 《山东经济》2006,22(3):144-147
本文运用最新发展的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2年的山东省教育投入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我省教育投入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教育投入在我省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为我省的教育投入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宏观经济"新常态"发展周期中,结构性难题、历史性问题、改革性课题的延续和提出,都对海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润滑剂,金融端供给侧改革是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实现金融业发展壮大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石和关键,研究区域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匹配性和有效性,找出不足,弥补金融供给的规模性和结构性短板,对实现海西经济金融协同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期的研究热点。以1994~2011年苏州工业园区的金融和服务业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融发展与服务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将有效地推动服务业的增长。文章认为通过加强金融设施建设和改善金融业发展环境可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782010年金融规模扩张和经济推动效率为研究对象,基于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推动效率的研究,分析金融规划金融效率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五年规划及2008年独立增设的金融业发展与改革规划对金融体系在规模扩张和经济推动效率提高上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处于经济起步的中国,金融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在提高金融体系推动经济效率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浙江省农信社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长期稳定的存在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说明农信社的金融相关率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信社贷款比重的增加同样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相应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耿鑫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75-181
为研究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港澳台地区)2013—2022年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与区域异质性,并验证技术创新在数字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可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浙江省农信社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长期稳定的存在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说明农信社的金融相关率提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农信社贷款比重的增加同样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相应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2012,(3):61-61
北京大学教授徐建国说,金融行业的诞生的发展,本就是因为实体经济有需求。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如支付便利、融资、分散风险等,人们才愿意付钱购买这些服务,金融业的发展才有了扎实的基础。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曾说,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跟随实体经济需求的引导,当实体经济有需求时,金融业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时间序列处理技术对美国经济结构、财政赤字、汇率与其贸易收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内,实体经济占比的增加会改善贸易收支,虚拟经济占比、财政赤字增加会恶化贸易收支,而汇率水平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显著;短期内,实体经济占比、虚拟经济占比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与长期相一致,财政赤字则相反,而汇率水平的上升在短期内导致贸易盈余的增加,但弹性值有变小的趋势。其政策的含义在于:影响美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来自其财政赤字及其国内经济结构,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创造GDP的比例关系,而非汇率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协调其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减少财政赤字,收缩储蓄-投资缺口才可以有效地调节贸易失衡问题,而不能一味地强调汇率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