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闭幕,奥运会不过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这种身份进行商业行为。人们要问:现在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奥运会之后的营销?  相似文献   

2.
如何借助事件营销,是许多企业追求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面对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众多企业更是求之不得,比如啤酒行业的青岛、燕京品牌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不作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能否同样成功营销甚至独占鳌头呢?雪花啤酒的成功营销方式——逆势营销,即“非”奥运营销,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真的隐藏着无限商机吗?奥运经济会不会演变成财税黑洞?一如1964年的东京和1998年的长野?当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从雅典市长巴科扬尼斯手中接过那面飘扬了百年的奥运会五环大旗时,当奥运会结束此次回乡之旅的那一刻,这一个个问号就随着富有中国特色的《茉莉花》旋律和国人的期盼从雅典飘进了北京,飘进了全国,尤其是给中国企业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飞跃的又一新途径。文章指出奥运营销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时企业奥运营销的误区进行充分分析,并指出企业进行奥运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企业开展奥运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最激烈的比赛,不光发生在赛场之内。在赛场之外,还有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无形战争”,无论是奥运赞助商,还是非赞助商,都渴望通过奥运这场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来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拉动市场业绩。奥运营销官,是许多公司专门为推动“奥运经济”而设置的新兴职位,他们是奥运营销的幕后推手。在他们眼里,奥运营销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6.
陈谷 《企业文化》2008,(8):50-51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 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承办方,还身负奥运官方报道和向全世界展示2008北京奥运的历史使命。所以,搜狐的身份可以说是既是官方,又是中立的媒体,还是企业。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其奥运营销的战略和战术会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借助奥运会这个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企业为了能在这个有限的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绞尽脑汁。花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的自然可以名正言顺顶着奥运会的光环进行营销,没有拿到奥运赞助入场券的企业也要千方百计沾上奥运的光,采取各种“擦边球”的营销手法,使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奥运赞助商,  相似文献   

8.
据悉,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奥运特殊身份进行商业行为。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后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9.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86-87
一届奥运会出现燕京、青岛、百威三家啤酒赞助商,这在奥运赞助史上绝无仅有。在奥运赛场上,啤酒商的奥运营销激战正酣,各路商家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家赛着一家的翻新花样,上演了一场好不热闹的啤酒奥运会。  相似文献   

10.
《政策与管理》2008,(5):29-29
后奥运问题,是指奥运会结束后经济增长的低谷效应。奥运带来的大规模投资让北京的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但因为奥运场馆用途的特殊性以及相关产业在奥运结束后调整“船头”的滞后性、场馆、设施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空置、投资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低谷”现象。以北京为例,为提升首都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在奥运会筹备期内,与奥运会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8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思考一:奥运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成功地营销国家和成功地营销民族形象,韩国就是典型 自从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奥运营销就成了一个我们最常讨论的话题,奥运营销也成了奥运经济学中的主要部分。奥运营销,我们营销什么呢?在北京申办第29届奥运会成功的前几年,不论从政府还是企业,从理论到宣传都站在企业的角度上,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营销品牌和营销企业。所有的理论指导和营销概念都集中在营销产品品牌和营销企业形象上。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8,(23):42-42
北京奥运会结束,企业全面进入后奥运营销时代。央视的2009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就好像一场品牌奥运会。而新日电动车,又是杀出的另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营销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企业来说虽然不算陌生,但奥运营销仍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即将到来,奥运会的召开在使北京成为世界焦点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本文剖析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营销误区,以及所应采取的奥运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4.
刘永炬 《经营者》2007,(14):77-77
国内其他一些企业,不是一类的,那这第二类的奥运营销应该怎么做有很大的学问。所以说,利用奥运会本身做宣传,企业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否则,一类赞助只能得到三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6,(6):24-29
当时间行走到今天,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还有不到900天的时间,对于那些欲借奥运起飞的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已经到了最后决战时刻,环顾那些站在奥运舞台上的中国企业,我们意外发现:一些花费重金跻身奥运赞助计划的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其实,奥运并不仅仅是个资本秀场,更多时候,它是一次企业营销能力的大考场,企业打上奥逛标签后,并不意味着财富和品牌的自动累加。因为,奥运营销不是“奥运!企业”的简单组合。如果奥运是一个营销杠杆的话,那么,当前中国企业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精准的支点来撬动财富,今天,许多关于奥运营销的案例、理论到处在流传,但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编按]  相似文献   

16.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66-67
北京奥运会将成为规模最大、受关注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由此为企业带来的品牌增值收益自不待言。海尔与众不同的"三板斧"奥运营销,出奇制胜,别出心裁,着实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17.
《上海国资》日前报道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奥运”,实质并非“不奥运”。之所以称之为“非奥运”,是因为雪花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以传统习惯上的”奥运赞助商”身份出现,而是目标直指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主体——观众。  相似文献   

18.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奥运物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的动作是奥运会筹划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奥运物流目标特征的分析,采用AHP法对奥运物流进行分析,为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6,(6):34-35
中国移动在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后,如何利用奥运会这个巨大的舞台把自己锻造成全球一流的通信企业?如何在奥运营销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事件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