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正启示     
张默闻 《广告大观》2008,(7):156-156
中国的广告公司一直在徘徊,想一夜之间变得规模雄壮,分公司星火燎原,也想把自己打造第一霸主。这种徘徊深深地折磨着中国的广告公司以及广告公司老板。  相似文献   

2.
一天 《中国广告》2003,(8):125-127
广告圈有一种公认的说法,即创意与经营不可兼得。金大鹏,一位本土广告人,十几年来身兼创意人与经营者双重身份,从加盟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广告公司到一手创办自己的广告公司,从第一次为中国捧回国际大奖,到如今自己的公司被迫成倍扩张店面,这段从业经历可谓左右脑同时发动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3.
我相信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变革转型中的企业,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知道要去哪里,而且还应该知道该怎么去。广告公司面临的是如何在沟通传播上去帮助它的课题。一个中小企业也好.大型企业也好.对广告公司来讲.基本工作的概念是一样的.应该大小通吃。  相似文献   

4.
一2008年,如同许许多多的创业者一样,韩月月遭遇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失败:她与同学合伙开的饭店由于经营不善即将停业。同学决定退出,但韩月月还想坚持下去。该怎么办呢?韩月月首先想到了给饭店打广告。她找到了在广告公司做事的同学,求他们给饭店设计一款广告。但她发现,自己连广告费都掏不出。这严重打击了韩月月。为了安慰她,同学请她吃午饭。午饭时,她再次抱怨那些媒体的广告费用太高。同学长叹一口气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你的餐厅如果免费,不用打广告也会人潮涌动。"  相似文献   

5.
李雅静 《中国广告》2005,(9):159-160
中航公关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广告公司的“大浪淘沙”的缩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广告业还在摸索状态时,航空企业作为股东的背景.使这个起步就带有自己航空特色的广告公司既获得了别人没有的资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人们还容易把航空和航天混淆在一起的时候,做了多年人事工作的周世忠翻过“隔行”的那座山用“诚信为本,客户第一”的企业文化风风光光地和中航公关走过了10年历程。在中航公关广告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周世忠细数了这个航空特色的广告公司的成长的辛苦和喜悦。  相似文献   

6.
苏雄是目前为数不多在国际广告公司中做到高位的华人,管理着BBDO在十几个国家的运营,让他来谈谈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应该是最适合的了,就让我们和苏雄一起闲聊一下。贺:您第一次做GM是什么时候? 苏:1986年,中国智威汤逊成立的时候已经我已经在做GM的工作了,真正做独立的GM是在台湾。我第一次当GM的经验和别人很不一样,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个员工都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就我自己一个人做。WPP在谈购买智威汤逊的条件,凯诺后来突  相似文献   

7.
对广告公司而言,全部工作无非两点:第一,怎样将客户引进来:第二,如何满意地服务下去,长久地服务下去。要想做好这两点,要想在多如牛毛的广告公司中脱颖而出,必须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广告公司一定要给自己清晰的定位。是做策划,还是做设计,是做影视,还是做媒介、做户外,不能什么都想做。  相似文献   

8.
创意,广告主"不能承受之痛"? 现在没有一个广告主或者说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敢说自己不重视品牌,但是有很多广告主可以说不重视创意。所有的广告主都会说品牌是重要的,但是很少有广告主说创意是重要的,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现象,不能去"埋怨"广告主如何"不够专业",如果广告主对广告的认识比广告公司还透彻,广告公司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在广告上受伤的客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广告的反对者,他会逐渐失去对广告公司的信任,继而会把这种不信任扩大为对广告的排斥甚  相似文献   

9.
这个困扰人类上百年的现代主义命题,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广告公司的时尚思考。不难看出,这种思考的背后有一种"角色的焦虑"。这是中国广告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急速成长后,所面临的"青春期困惑"。本专辑所介绍的案例,或许不是完美的楷模,但是至少能够为新时代的广告公司提供一种"角色参考": 第一、广告公司是"品牌服务员"。什么是服务"角色"?那就是,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认  相似文献   

10.
袁莹 《中国广告》2004,(2):34-35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初接蓝火总经理的时候,其实是第二次担当这个职位。那是1995年,阳春三月莺舞花开,大地一片盎然生机,在离开今日集团之后,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当时广告带给我的是创业的激情和奋斗的快乐,第一次做广告公司的总经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望,的确那个时候的我年少而无畏,特别是在公司启动初期的一帆风顺。当时我和我的公司一起创造了两项非常  相似文献   

11.
《广告导报》2004,(5):27-27
本刊在尝试一种广告人的事广告人自己谈,同道携手共筑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在贵阳城市业态的报道中,我们召开了一次广告人之研讨会。在贵阳,在一个喧嚣的夜晚,用非行政的方式使广告公司老总坐在一起可能是第一次。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掌门人在天宝祥茶室孔子间中开始了一次热烈的、各抒已见的讨论,或是一种观点的阐述,或是一种心境的直抒……从这些言辞中,我们看到了贵阳广告人的困难与艰辛,看到了贵阳广告人的执着与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告》2001,(6):20-21
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草创与尝试——在垄断中成长 1992年7月前代表性广告公司——广州省广告公司(至1990年左右已经有153人左右)广州市广告公司广州经济开发区广告公司广东省旅游广告公司金马广告公司(从广州开始,后来注册海南,并发展至全国) 南国广告公司(首家打出中外合资牌的广告公司,以珠影为后台) 1992年7月前代表性"地下"军团——白马设计室(主持人韩子定、余希洋等,先后挂靠过珠影,美院等) 新境界设计群(主持人潘殿伟、李耀杰、刘春和、南林、何展东等,私营)  相似文献   

13.
1980年我和三位同仁成立了广西第一家广告公司,国营的"柳州美术广告公司"。由于中国经济改革刚开始,广告只是一种简单的服务工作,广告公司只能为企业做一些路牌、灯箱和报纸广告。  相似文献   

14.
杨正华 《广告大观》2009,(11):26-27
与客户的第一次见面.我只要询问他有关行业消费的数据,就能判断出他的品牌实力有多强;同样,客户了解广告公司,只要知道他们在消费研究上投入有多大,就可能判断广告公司有多好。  相似文献   

15.
代理制的经济学根据也许只能从广告的市场需求方面来寻找,即广告主在无数次的商业活动中不但明白广告活动由广告公司代理是合算的,而且终于明白"代理制是市场制度和交易规则的理性产物"。但来自广告市场需求方面的理由只能回答广告主为什么需要"代理",却回答不了实际经济生活中发生在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之间的每一次关系,还需满足来自广告公司方面的若干条件,这就是所谓"代理"的可能性问题。事实上,一方面,谁也没有统计过广告市场每年发生多少广告效果很差或效果一般的代理活动,这种情况说明广告公司的行为还没有从"要代理"过渡到"有选择地代理";另一方面,谁也没有统计过每年有多少代理活动扼杀在"谈判"和"讨价还价"的过程之中,这  相似文献   

16.
广告公司与广告主、广告媒介构成了广告业发展中的三角关系。在这三角关系中,广告公司处于"讨饭吃"的"尴尬"地位。虽然广告公司在广告代理业中处于核心位置,广告业的水平主要是看广告公司的水平,但由于广告公司手中的资源有限,广告主、广告媒介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被动的局面使广告公司长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人形容广告行业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再加上WTO后外资广告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使我国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广告的发展进程中,提起那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公司名称,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国际4A;然而,对于韩国的广告市场而言,广告公司的风景并非全为大型4A所占据,1973年1月17日.韩国大型财阀集团三星率先组建了自己的In—house广告公司——第一企划,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一直处于韩国广告市场的领头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4A6年     
伏虎 《中国广告》2004,(2):26-27
来自《中国广告》的问题:"你第一次成为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全国的副总和北京公司的总经理,也是本土人第一次坐到这个位置。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的回答: 作为个人的感受其实,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和感受,进入国际广告公司六年多,有今天这样的表现,我给自己打60分吧。如果是两年前做到,我打75分。其实,我是个比较懒散的人,因为我觉得:爱情远比事业重要,哲学思考能力远比事业重要。如果我真的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今天的一切就应该在10年前达到了。我死的时候希望拥有:一生  相似文献   

19.
学中文出身的韩小鹰,一不小心闯进了影视圈,从编剧做起,身兼数职,当上了制片、导演:做电影导演却经常出去"炒更",做各种和电影无关的工作(和广告有点关联),偶尔也客串做广告导演,这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之嫌。可此人后来竟把这"不务正业"时染上的广告当成了正业,光自己"上瘾中毒"还不算,还把自己的妻子拉进来,广告竟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正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从此影视圈少了一个"不务正业"的电影导演,广告界却多了个叱咤风云的领袖级人物,广告公司又多了个强势对手。韩本人性格较为特立独行,他和他的天艺广告在国内较少参加圈内的活动,在国外却广交八方豪杰,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天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中外合资的私营广告公  相似文献   

20.
喜勇 《中国广告》2003,(12):30-31
1999年在广州,我加入当时的广东智威汤逊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一职,开始自己广告生涯中,第一次做4A公司的创意总监的时期。成为当时智威汤逊广东办公室的创意总监,这意味着开创了智威汤逊全球20多家分布世界各地的办公室有了第一位中国大陆的本土人开始担当此职的历史,同时对中国最早进入国际4A接受系统训练的员工而言,我是第二个晋升创意总监的(第一位是我在奥美的搭档黎音,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