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贸博览     
《船舶经济贸易》2006,(2):34-36
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1月份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21.5%;去年我国钢材进口下降11.9%铁矿石进口增长32%;1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大增;鞍钢和攀钢提高扁平钢价格;包钢决定投资20亿元建设宽厚板项目。  相似文献   

2.
唐冰 《市场周刊》2005,(39):22-22
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钢材、钢坯出口大幅增加,进口显减少。2004年进口钢材、钢坯相当于钢3503万吨,出口钢材、钢坯相当于钢2120万吨,2004年粗钢产量增加5046万吨。其中2272万吨(占45%)用于减少进口增加出口,2774万吨(占55%),填补国内市场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钢材及铁矿的进口现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有:目前我国钢材进口增长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是在品种结构上补充我国市场,总体不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我国铁矿日益依赖进口,该“资源短缺”矿产进口一方面保障了我国经济安全,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近年来,我国钢铁业发展迅速,产能提高,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不但满足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还推动了钢材的出口。随着我国钢材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要重视钢材出口问题,研究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与德国同为制造业大国,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德高端制造业的贸易地位愈加显著。通过近10年中德高端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影响中德高端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十分广泛,对外直接投资等与中国从德国进口高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额为强度关联;高等院校入学率等与中国对德国出口高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额为强度关联。本文据此提出推进中德高端制造业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导刊》2005,(7):10-11
高端钢材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标志,因此,发展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替代进口一直是钢铁工业发展中各方关注的重点,也是近几年结构调整中的发展重点。从品种结构看,一般所说的高端产品是指汽车板、高档家电面板、  相似文献   

7.
发展煤化工要谨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石油化工产品消费大国。近几年来中国原油产量增长不大,2006年原油产量比2005年仅增长1.57%。而2006年中国原油加工量比2005年增长7.09%。为满足国内油品和石油化工发展的需要,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原  相似文献   

8.
基础概念     
供给侧改革——日常生活里的新鲜词汇"供给侧改革"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有点陌生,但这个制度创新所要改变的经济生活,却在我们身边每日上演:作为钢铁生产大国,一方面我国钢铁产量严重过剩,但仍然需要进口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甚至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在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一些"大路货"蔬菜瓜果供大于求、价格低迷甚至滞销,而另一些特色鲜明、品质过硬的农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感知到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9.
洪涛 《中国市场》2005,(10):17-19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贸易大国 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贸易大国.生产大国是指中国能源自给率为94%,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中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仅6%,2004年中国第一次能源生产量达18.45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生产原油1.75亿吨,为第五大原油生产国.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预计2005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在未来20年内,我国能够有条件保持原油产量在1.8亿吨.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05,(4):17-17
2004年河南小麦连续第九个丰收年。小麦产量达到252亿公斤。是2000年以来产量最高的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河南占1/10,全国小麦产量,河南占1/4,为共国和的粮食安全河南人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作为小麦生产第一大国的中国,却同时是小麦进口第二大国。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消费、贸易大国中国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贸易大国。生产大国是指中国能源自给率为94%,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20多个百分点,中国能源消费对外依存度仅6%,2004年中国第一次能源生产量达18.45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生产原油1.75亿吨,为第五大原油生产国。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预计2005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在未来20年内,我国能够有条件保持原油产量在1.8亿吨。  相似文献   

12.
近六年,我国每年都要从日本大批量进口钢材,而且每年从日本进口的钢材数量始终保持在600~700万吨的水平。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我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后,我国从日本进口钢材的数量依然没有任何减少的势头。国内有关学者及相关舆论对我国长期大批量进口日本钢材这一现象进行剖析时,认为我国大批量进口日本钢材的根本性原因是日本钢材...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一)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世界粗钢年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0亿吨,2006年全球粗钢产量为12.4亿吨,同比增长8.8%,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中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我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为34%,其余依次为欧盟17%,日本10%,美国8%。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4.19亿吨,钢材产量4.67亿吨,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82%,提高2.6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年钢铁产业效益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润1699.5亿元,同比增长3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钢铁的消费量逐年增长,加上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设备项下的钢材进口实行减免税政策以及钢材进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我国钢材超常进口。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抑制钢材超常进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月初,李克强总理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有很多产品我们不能生产。"1.圆珠笔头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相似文献   

16.
铁矿石是钢厂的主要原料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资源储量和产量大国之一。中国在进口铁矿石方面是大买家,却不是大赢家。进口铁矿石受制与人的现象愈演愈烈,尽管近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淘汰落后产能、调整钢铁产品出口政策、组成铁矿石联合谈判小组、制定铁矿石进口资质、实行铁矿石进口自动登记、减少贸易商进口数量、企图与印度达成长期协议等等。种种举措都没有阻挡住铁矿石价格连年攀升的步伐,究其根本是中国自己在海外掌握的资源太少,没有与铁矿石巨头制衡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耐火材料是冶金行业中最常用的一种原料。目前俄罗斯耐火材料市场每年的销售额达几十亿美元。俄罗斯耐火材料的生产是与冶金业的生产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如果冶金业产量增加,耐火材料的生产量则随之提高(见表)。不过在1999—2001年间,俄罗斯耐火材料生产出现下滑(达到15%),它导致了钢材产量的下降。而2002年,俄罗斯钢材产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美国做出限制进口俄罗斯钢材的决定造成的,从而引发对相关辅助原料需求  相似文献   

18.
供大于求 (一)当前国内钢材生产与进口 自1999年初以来,钢材市场出现严重供大于求,钢材价格已经下滑到许多企业生产成本以下,各钢铁企业受到利益驱动,仍然采取前几年提倡的宁让利不让市场的措施,对国家出台的控制总量、限产保价政策贯彻不力,钢材市场出现过度竞争,钢材价格一路走低,钢铁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而钢材产量仍然保持较高增长。据统计1-8月全国钢材产量达到7741万吨,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钢铁工业目前正面临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一场旨在推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结构调整工作,正在钢铁行业全方位展开。 刚刚过去的1997年,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产钢10757万t,生铁11374万t,钢材9700万t。从产量规模上看,我国已是当之无愧的产钢大国。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有不少种类的钢材产品已经供大于求,但需求量较大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科学、准确地识别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是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政策的前提与基础。本文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1995年~2015年钢材产量和钢材表观消费量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三和值法和龚伯兹模型对我国钢铁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995年~2003年钢材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处于导入期或成长前期,2004年~2015年处于成长后期,钢材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钢材产量2004年~2030年一直处于成长后期,而表观消费量2004年~2020年处于成长后期,2020年~2030年处于成熟前期。按现有的发展趋势,到2043年前后中国钢材产量将达到极值17.14846亿吨。中国钢材生产有过快增长的发展趋势,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