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今甘孜州康定县鱼通区境内的大渡河沿岸,生活着一支约有7000人的、自称为“鱼通”的藏族特殊族群。 这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藏族族群,长期以来他们一直生活在长不足20公里,宽不足1公里的地域内,其四周都为其它民族所包围,但他们却较完整地保存了与周边民族具有巨大差异的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我们在50期《最爱·看见湮没在时光灰烬中的村庄》中曾比较感性地介绍过生活在麦崩的鱼通藏族。本期,学者林俊华先生把他多年来对鱼通藏族的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这篇文章,把这个神秘的族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2.
神品酥油花     
藏族酥油捏塑亦称酥油花艺术,是藏族寺院宗教艺术和民间大众艺术中最受人们喜闻乐见,充满吉祥喜庆色彩的艺术珍品。它是地道的雪域本土民间传统艺术中具有独特表现手法、使用特殊材料、植根于高寒地域,属于藏民族独有的艺术奇葩。酥油捏塑是藏族艺人利用当地高寒气候条件,高原特产酥油具有凝结不化的特点,在酥油里伴以各色矿物颜料,以酥油代泥,用手捏塑的特殊雕塑造型艺术形式。是古老的藏族本土宗教——苯教文化、藏族民间文化的共同产物,藏传佛教艺术沿用了这一形式,并使之发扬光大,成为集宗教性、世俗性、实用性、观赏性、审美性极强的多功能的藏族造型艺术形式。酥油捏塑的形制类似于雕塑中的浅浮雕,高浮雕,透雕,贴塑,也有近似三维的立体圆雕形  相似文献   

3.
《西藏旅游》2012,(10):60-63
“雅砻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泛指的文化上来讲,藏民族的伟大祖先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古代文化。诸如诗歌、民歌、舞蹈、绘画、戏剧、建筑、雕塑等,这些都是藏族先民留下的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许多民族文化被逐渐埋没、遗失的深刻教训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举办雅砻文化节,有利于保存和继承这些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西藏旅游》2006,(4):84-89
在西藏现代民居,特别是城市民居住中,住房风格及装饰已经与汉族很接近了,但是在比较传统或偏远的地区,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特色鲜明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西藏民居地处寒冷的西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房屋着重于抵抗严寒,所以西藏民居外部并不太追求细腻。但是,藏族是一个非常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内部的装饰十分讲究。我们看到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墙壁多涂以白灰,门窗多饰以重彩,再加上那些华丽的藏柜,藏毯及各种摆设,五光十色,满室生辉。同时,作为一个重视宗教的民族,其装饰风格中到处洋溢浓厚而神秘的宗教色彩。可以说,藏族民居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与地板相接的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在这里装饰效果尽其所能。此外寺庙重点佛堂,回廊墙壁上绘制彩画,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而百姓居室内的墙壁上用绘制花卉、彩条来取得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5.
飞舞的喇嘛     
《西藏旅游》2009,(7):74-79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节”是川、青、滇、藏康巴藏旗地区的一大民族文化盛事。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民众来说,康巴艺术节是一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盛会。  相似文献   

6.
古老的藏族面具艺术作为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载体,它的起源可追溯至1400年以前。“羌姆”面具艺术作为一种凝固着藏族悠久、凝重的文明发展史真实的写照物。  相似文献   

7.
雪莲宫朗玛厅位于拉萨市江苏路西段,自治区宣传部东侧,背靠大昭寺,是西藏唯一的一所藏式旅游定点娱乐场所。朗玛厅每晚有西藏剧团著名的藏族演员登台演出,相声、独唱、二人弹唱、舞蹈让你拥有充满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完美体验,大型的藏族服饰表演给您意外的惊喜。朗玛厅祝愿国内外游人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相似文献   

8.
神山圣湖崇拜是生活在世界屋脊之巅的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中古老的信仰观念与藏族原始宗教、壅宗苯教,藏传佛教神灵崇拜、祖先崇拜、灵魂崇拜、英雄崇拜等观念—脉相承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神山圣湖崇拜是植根于藏民族生存的大自然环境和大自然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古巴辰,风雨雷电、冰雹雪崩、地震天火、瘟疫灾害等。原始先民对这些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以至认为是这些高山大湖的神灵所显示的神奇力量。从而对大自然产生了恐惧、敬畏和崇拜心理,逐渐衍化成为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西藏旅游》2012,(10):64-65
雅砻文化是藏民族文化的源头,歌舞艺术则是藏民族文化的一大亮点。在这里,无论男女,也无论是上至80多岁的耄耋老人,还是下到三五岁的小孩,能歌善舞似乎不是后天的技能,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正因为如此,在雅砻文化节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参加雅砻文化节,就仿佛走进了藏族歌舞艺术的博物馆。”第四次来山南的重庆游客栾玉树这样总结自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康巴画派:雪域艺坛的瑰丽奇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经500多个春秋的康巴画派,不仅对藏族地区东部的文化建设和美术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对藏民族整体的美术繁荣昌盛也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还以其继往开来的大手笔钦誉整个雪域高原、藏文化圈和世界艺坛。康巴人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在藏族美术发展史、中国美求发展史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般热衷于藏族神密文化而又不太了解藏族历史渊源的人来说,只知道雪域藏族人普遍信奉由印度传入的由释迦牟尼创建的佛教,以及由此衍化形成的藏传佛教,包括藏传佛教密宗。但对于在佛教传入前至少有近千余年发展盛期的藏族本土特有的宗教文化的源头——苯教却知之甚少。有的则不分史期地把苯教与藏传佛教其它教派相提并论,错误地将其例为藏传佛教中之一派;甚而至于也有的人认为藏区的苯教已经消失了,那就更有失史实了。  相似文献   

12.
左手 《西藏旅游》2004,(2):66-72
小金县为藏、汉、回民族杂居区。嘉绒藏族是县内的主体民族。据《安多政教史》载:“嘉绒”二字,是藏语的音译,原指嘉尔木墨尔多山农区,原名叫  相似文献   

13.
阿尔寨石窟在我国石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曾经是蒙古地区历史上藏传佛教各大教派汇集弘传的中心和密宗修炼圣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草原敦煌。石窟中藏传佛教萨迦派、宁玛派、噶举派、格鲁派,以至包括藏民族最早信仰的苯教的壁画内容,构成了在蒙古地区流传的历史画卷,也是今天研究蒙古、西夏、和明清藏传佛教各主要派别的宗教仪轨和信仰内容的重要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14.
从康定西行113公里,有一片广阔美丽的草原,当地藏族先民为她取了一个温馨、浪漫面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字:塔公。如果译成汉语,便“菩萨喜欢的地方”。她是广大佛教徙心中的圣地;她美丽的自然风光光和底蕰深厚的藏文化,也使其成为了广大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水鬼  左手 《西藏旅游》2004,(6):56-71
西藏山南地区,除了以藏民族的发源地、秀丽的田园风光、诸多的宗教圣地享誉全国以外,还以她大气磅礴的高原风光特别是高原湖泊风光闻名四野。在某些藏族人居住地区, 高原湖泊被冠与“海子”的称谓,意为“大海之子”。在我看来,这种称谓包含更多的是久居内陆的高原人对遥远大海的美好向往吧。  相似文献   

16.
世人都说,布达拉宫里收藏着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手指随便触碰一处,便是价值连城。宫内的一草一木都可以说是集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之大成,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可是,如果只是单单的物质丰富,  相似文献   

17.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不仅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风格的精神财富——藏民族说唱艺术、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8.
藏民族心中的圣地。拉萨是如此独特,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一个能与之相似的城市——强烈藏文化元素中,神圣的、世俗的;都市的、人文的;商业的、传统的……这座千年古城,在时代变迁中,长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古老的、也接近时代的都市。这里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地。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从他学会念诵第一句“晻嘛呢叭咪呷”开始,去往拉萨大昭寺朝拜将是终生的向往。远方的朝圣者从家乡出发,一路磕着等身长头,也许是半年也许是一两个月,当他们从不同的方向进入拉萨,看见拉萨中央高高的红山之上,白墙金顶的布达拉宫,路途的所有艰辛在这一时刻已化作激动的泪水,模糊了的视线中,是在高原浓烈的阳光下焕发着光彩的拉萨城。  相似文献   

19.
与西藏其他地区一样,藏族是林芝的主要民族。除此,这里还世代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林芝古称"工布",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时期。 20世纪70年代,尼洋河边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骨和墓葬群,考古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之前,这里已有人类从事刀耕火种的农业,人们过着相对定居的生活。出土文物中的网坠、箭头,还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而且在已被这些河流袭夺的古湖泊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专家研究认为他们应属于一个大的部落以至部落联盟或族体,并将他们统称为林芝人。在藏东南地方,林芝人和林芝文化是具有相当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西藏民族的文明和艺术是在许多著名的山脉环绕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西藏高原封闭、神秘的地理构造,千百年来强烈地影响着西藏民族的思维构架,使这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 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培养了藏民族勇敢、豪迈和隐忍的性格,又使他们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很强的生命意识和对生命的把握、对死亡的淡然与无畏。毫无疑问,神秘、险恶,变幻莫测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并助长着西藏民族的宗教意识和宗教热忱,同时又深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和人们的内心深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