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我刊将增设“邮海杂谈”这个栏目,以发表邮政各方面的议论性散文。要求文章题材广泛,篇幅短小,文字犀利、明快,方式灵活多样,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字数不超过800字)。这样给广大邮政职工以丰富的精神营养。以下发表三篇短文希望大家喜欢,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2.
“过渡”者,是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所必经的一个渐进的阶段,是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有“过渡时期”,生物发展有“过渡形态”。实际上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有过渡,不过有的不太明显而己。 前几年实行的邮件分拣封发“指定转口局”制度,据说是作为向“邮区中心局”新制度“过渡”的一种办法。但是实行以来,令人感到疑惑,这是不是“过渡”?  相似文献   

3.
“在满足员工需要的时候,应把握一点:说到不如做到,要少说多做;即使做了也不要形成惯例,要给员工一种感觉:这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从日本进口的、提高“大哥大”灵敏度的“贴片”小商品,一些同行朋友不断问及该“贴片”是否有作用、有没有测量依据。据他们说:该“贴片”已申请专利,广州一个研究单位出了测量报告,将“贴片”贴在各种“大哥大”背负电池表面,可提高灵敏度3.5dB。 现仅就以上情况谈几点意见: 该“贴片”是无源部件,不可能有低噪声放大作用,充其量是通过与“大哥大”天  相似文献   

5.
邮政资费调整以后,邮政企业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 说来令人难以相信,从省会邮政局反馈来的信息,说明这些纯邮政企业不但没有从资费调整中得到实惠,反而陷入了成本加大、“利润”降低,越来越穷的困境。 奇怪。调整邮政资费本来是一件盼望已久的好事,希望借此使邮政摆脱困境,但是为什么这项专为解决邮政困难的政策落到省会邮政局头上却变成了另外一种结果?个中原委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6.
“邮发报刊”是什么?李晓兵“邮发报刊”是什么?这是一位广告界人士向我提出的质疑。或许,邮电职工特别是从事报刊发行工作的职工对此会不以为然:这还用问,由邮电部门代为发行的报刊呗。可是,用户呢?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用户应该熟悉并接受这一邮电部门的专用语呢?...  相似文献   

7.
眼下,双休日加上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一年下来休息日多达110天左右。于是,“假日消费”、“假日经济”等便成了经济学家们“上口率”最高的一个词儿,成了商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细想起来,这确实有个中道理。你想啊,一年中人们有近三分之一的日子闲着没事儿,当然就要出去走走,逛街、旅游、上网……这么一来,当然就要花钱啦。总之,节假日人们的消费欲望要比平时强烈得多,花钱也大方得多。按说,电信是“假日经济”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早在若干年前,我们就实行了节假日国内长途电话半价优惠。近年来,又推出了“九州夜话”和节假日国际、港澳台电话…  相似文献   

8.
日前,记者到某县局采访商函业务。向局长说明来意后,那位局长漫不经心地说:“你去找我们主管局长。他主管业务。”本以为很快就可以进入采访专题,谁知这位局长的话,使这次采访有了新的选题,也便有了如下这篇文章。“找主管局长。他主管业务。”言下之意,这位局长不...  相似文献   

9.
某县局营销人员到一家公司去宣传网上新业务,客户随口问道:“网上有什么?”这位营销人员反复只讲一句话:网上有许多新鲜东西。此外,便支吾其词,不知再讲些什么了。这种情况恐怕不会少见。时下有多少电信营销人员能对自己的各种业务,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业务,说出个子丑寅卯呢?这反映出我们一些电信营销人员新业务知识的贫乏。上面提到的这位营销人员,只会讲网上有许多新鲜东西,而对“新鲜东西”又说不清道不明,自己对“新鲜东西”不感兴趣,客户也就更不感兴趣了。目前,许多电信新业务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并非用户真的不需要…  相似文献   

10.
观念往哪里“转变”?谷明搞市场经济要转变观念,这是完全必要的,邮政也不例外。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旧观念非转变不可,否则就搞不了市场经济。现在的问题是,观念要“转变”到哪里去,如果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邮政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就想来个“急转弯”,弄不好恐怕是要掉到沟里去的。最近在一张颇有影响的邮电报上读到一篇奇文,标题就很新潮:《赚钱别害羞》。说是邮电企业应该具备市场经济的观念,“多赚钱没有什么理亏的”,进一步亮出了观点:“无论是架线路、装设备、接电话、发电报,还是订报刊、办汇款、寄包件,有哪一种不是为了赚钱呢?”“我们办企业、抓服务、讲效益就是为了赚钱。”这种论调听起来很时髦,可惜,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归结为“赚钱”观念;把社会公用性基础设施的邮政办业务、抓服务也都一概归结为“赚钱”。这种观念的“转变”究竟要转到哪里去?先不说搞市场经济是否意味着大家都去赚钱,就拿邮政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政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邮政网路应该士。何调整改造,邮政新业务及新的服务项目应该如何进一步开拓.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邮政的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如何协调得更好?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转  相似文献   

11.
“到2000年邮电主要通信能力和业务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这是杨泰芳部长在第28次邮电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来的宏伟发展目标。 这个宏伟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邮政和电信各自的翻三番目标吗?电信的情况不了解,不敢妄加议论。而邮政,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自己的翻三番目标,即:邮件量和邮政通信能力在1980年200亿件的基础上到2000年达到1600亿件。  相似文献   

12.
电信寻呼自1984年开办以来,走过了创办期、成长期,眼下正步入规模发展的成熟期。近年来,无线寻呼业务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发展,成为电信业务中重要的增长点。然而目前的电信寻呼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是摆在电信寻呼经...  相似文献   

13.
给据邮件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丢失、损毁、内件短少,给用户造成的直接损失,邮局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赔偿或采取补救措施,但对邮件的间接损失邮局不担负赔偿责任。什么是邮件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邮件由于丢失、损毁、内件短少而造成邮件本身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邮件丢失,损毁、短少、延误给用户带来邮件以外的损失。例如丢失一件挂号信函,按邮章规定,准予免费补寄一件挂号信或赔偿人民币5元,作为其直接  相似文献   

14.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虽然距中秋佳节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可月饼预订大战早已在各商家中提前打响。邮政一年一度的"思乡月"营销活动也正式启动了。每年中秋的月饼销售,都是基层邮政营销人员最挠头的事情之一。因此,传统的中秋节也被不少员工戏称为"月饼节",甚至是"月饼劫"。这不,为了尽快抢占市场,今天刚收到中秋月饼价目表,我便第一时间邀请老同学出来小聚一番。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后有关"中国梦"的讲述,激荡人心,全国上下围绕实现"中国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电信运营商也不例外,部分企业开展了"员工梦、企业梦、中国梦"的演讲、大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2013年7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电信行业必须直面收入增长趋缓、竞争加剧的挑战。以投资拉动与成本投入拉动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运营商必须加快资源整合,向线下+线上的互联网化运营转变。那么,运营商的互联网化运营转型实践是否有"捷径"可走?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通信趋势不可逆,将加速“语音免费” 严格来说,“语音免费”的趋势并非近来才出现,更不是由“微信电话本”这样一个App带动的.早在去年年初,受各种OTT冲击及3G/4G发展下的业务结构改变、用户对于流量的黏性日益增加等各种因素影响下,运营商的传统业务(短信、语音)量萎缩得很厉害,其中短信首当其冲.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通信业的短信量和短信收入同比增幅均为负数,且降幅要比上年扩大许多(如图1所示).而用户语音量虽然仍为正增长,但已连续增速下滑(如图2所示).照此趋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出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邮电业的性质问题,是个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最近,朱高峰同志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推动和发展邮电经济学》一文中,对此作了,很好的分析。作者强调指出,三十多年来,“由于对邮电业性质问题看法不一致,致使在研究确定邮电的各项方针政策时缺乏最基本的根据。”指出,“我国邮电业是以国家垄断为主体的、从事信息传递的公用企业。”这些观点,我完全赞同。但是,我不同意作者关于“邮电是物质生产部门”的提法。我认为,邮电业应该属于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一、这次争鸣是围绕程华琰同志《略论邮电通信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_产品不可流通性》一文而展开的。从这篇文章的标题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程文所要“论”的是邮电通信产品的“不可流通性”,而且还把“不可流通性”称为“一个重要特征”。显而易见,“不可流通性”是他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我认为邮电通信产品是可以流通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不可流通性”。据此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就“不可流通性”问题展开争鸣。本文发表后,程华琰同志又写了第二篇文章《也与郑雁同志商榷》,说是要与我商榷,实际上却避开了双方争论的焦点,即有没有“不可流通性”这一要害问题。邮电通信产品究竟能不能流通?“不可流通性”到底存在不存在?对这些问题,程文未能作出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将极大地提升综合国力。当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入推动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在这轮变革中,中国要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提升基础网络能力、关键技术能力、服务支持能力等,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