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家庭人身风险管理是农村风险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研究构建以小额保险为核心的新农村人身风险管理体系,以期对河北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商业人身保险是通过市场途径提供的健康保障方式,由于具有进入门槛低、灵活性强、保障范围广、运作效率高等优势,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商业人身保险在农村的发展定位,学术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商业人身保险应当成为现阶段农村健康保障的主体,也有观点认为商业人身保险只能作为农村基本健康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针对上述争议,本文引入了"社会保护"概念,用其理论框架对商业人身保险在农村的定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社会保险逐步实现全覆盖但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下,商业人身保险能发挥社会保险的补充作用,为有需求能力的农民提供层次更高、内容更广的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低收入人群的养老、医疗以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风险保障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一种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特定风险保障的保险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定量分析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现状,通过收集资料分析国外现存的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各种发展模式,并结合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得出我国可以以保险公司主导的商业模式为主体,政府支持的半商业模式为辅助,探索多主体合作模式和存款信用与合作社网络模式等在内的多种模式共存的思路,开展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以达到维持社会生产与生活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税费改革结束了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农业税制度,同时又宣告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外供给制度的终结。本文依据调查结果发现辽宁省农村公共产品在数量和结构都有所改进的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供给主体单一,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数量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结构不合理,远远落后于城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改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排斥是一个广受关注的新概念,主要被用来解释脆弱性、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突出社会问题.社会排斥产生于歧视、社会制度和被排斥者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等牲,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按照社会排斥的概念及特征来衡量,商业人身保险因其市场化的性质而具有一定社会排斥性.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情况下,商业人身保险的社会排斥性会使弱势群体陷入贫困陷阱.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急需建立和完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自愿供给有别于政府供给,市场供给方式,在供给主体,供给动机,运行机制和供给成本补偿方面有其特定的范畴,浙江区域经济环境变迁造就的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性制度发生的变异正改变着公共产品原有的供给关系和供给效应,活跃的民间自主力量将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受益范围固定下来,浙江经济的繁荣发展为自愿供给提供了资本准备基础,愈益深化的市场化程度为公共产品的成本补偿提供了多元化回归路径,成熟的市场主体激发出农村产品自愿供给的内在动力,自愿供给行为予独特的地域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服务的长期性供给短缺,既有历史原因,也与现实中政府投入不足密切相关。而政府投入的不足,从公共政策角度看,并非是单纯的政府财力问题,它在根本层面上受制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农民失声、无力和参与缺乏。要鼓励农民采取包括组织化在内的各种方式汇聚力量,全程参与相关政策过程,扩展农民的政策博弈分配份额。  相似文献   

9.
地方治理理论是公共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中,由于地方政府距离居民最近,最能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由此形成了公共物品供给的地方主义传统.德国作为一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治理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形成了联邦主义、民主分权、基层化、财政平衡和法律监督等五大原则.以此为指导,德国农村公共物品呈现出地方主导、法律约束、财政支持、多元监督和市场化供给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浙江这一东部发达省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考,包括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丰富多种筹资渠道、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延伸,等等.  相似文献   

11.
杨丽君 《农业经济》2018,(4):137-139
由于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本文以农村消费视角切入,研究我国供给侧改革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农业生产要素供给侧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乏力、传统农业资源供给渐趋稀缺、农业资本与农业创新供给不足,农村的产品供给与供给侧的软环境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农村产品供给单一且质量不高、假冒伪劣品较多;农村产品供给不具备便利性;制度不能助推消费增长等问题比较突出。而农村生产要素的供给、产品的供给和供给侧的软环境因影响到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欲望,所以会对农村消费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提出可以从提高农村要素报酬,丰富农村产品供给和优化农业供给侧的软环境等方面入手,解决农村消费的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以及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有关.应通过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科学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供给机制以及切实有效解决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等公共财政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是和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现有对免费搭车影响因素的分析大多没有脱离供给组织的范畴。研究发现,免费搭车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在于公共品的性质和理性经济人动机,而供给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影响公共品的性质和个人行为动机,从而影响免费搭车问题和公共品自愿供给。通过对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分析可见,农村公共品自愿供给的实现正是受到供给组织制度特征和社会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2021,(6):104-111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国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行模式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如供给主体过于集中、激励机制尚未完善、投资模式有待改进、使用效率急需提高等。乡村协同治理的兴起,从另一视角为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和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应稳步推进单一型主体转向多元化主体、筹资机制由制度外筹资转向制度内筹资、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转向民主协商、监督机制走向社会监督等配套制度。由此,协同供给科学路径的选择,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因此,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培育健康、和谐、文明的乡风,稳定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但由于受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政策、分税制和农业税政策以及认识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供求协调、提高供给效率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珺 《农村经济》2007,(6):74-77
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各类人身风险是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产生的自然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开发的物质基础,商品经济是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开发的经济基础,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供给预测和需求预测,阐明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7.
韩倩  居占杰 《南方农村》2010,26(5):57-61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农村公共产品不但数量少、品种单一、供需结构严重失衡,而且供给机制很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导致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工农、城乡关系也由过去的"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关系。因此,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要完善财政支农的政策体系,规范财政支农行为;二是要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三是要推进农村公共产品融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社会生话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从农村服务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其主要表现在有效需求、需求层次、供给成本、供给品种、供给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发达的科技服务体系是以科技服务供求均衡为基础。治理理论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重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农村自组织水平不断提高,为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畅通农村科技服务需求表达和输送渠道、多元服务主体的协同服务,构成"复合供给"模式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是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来自17个地市54个行政村的村干部调查问卷资料,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主要因素包括村干部的受教育程度、行政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所在的地理环境及人口特征等,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较多,而贫困落后农村得到的公共产品投入则较少,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面子工程和人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