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典型的内陆城市,远离热点旅游区、民族众多且经济发达程度不高,近300万乌鲁木齐市民的近程休闲与旅游需求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对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旅游空间范围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目前已形成环城游憩带的雏形,为满足市民的近程休闲需求以及促进城乡统筹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机制,对环城游憩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可以为乌鲁木齐市环城游憩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乌鲁木齐市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也可为类似少数民族地区大城市发展环城游憩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女性的日常休闲特征——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春晓  何流 《经济地理》2007,27(5):796-799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女性的日常休闲生活对城市空间演化正在产生深刻影响。但目前,地理学界对女性休闲的研究很少,城市规划和建设往往也缺乏性别差异的考虑,对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发展带来障碍。文章通过在南京市湖南路对市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女性的休闲时间、场所、方式、出行、消费等方面的特征,并对两性的休闲行为差异进行了对比,认为女性的日常休闲活动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正在超过男性,但其休闲生活质量低于男性,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合林  霍军亮 《经济师》2007,(12):263-264
自1995年以来,我国实行了双休日工作制,城市市民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不断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观念和休闲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趋势。文章通过对武汉市市民休闲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可知市民的休闲时间、休闲场所、休闲内容开始转变,休闲生活整体上是健康的,休闲生活满意度较高,同时也存在着休闲时间利用不充分、休闲资源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珠海为案例地,从居民感知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利用问卷和统计分析软件比较了中心城区与城郊居民,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居民群体,本土居民与外来移民对于公共休闲空间数量感知状况。研究显示:居住在珠海市中心城区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居民感知到了更多的公共休闲空间,但他们并未因此而对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布局满意,外来移民与本土居民对公共休闲空间的感知及态度没有明显差别。这些研究结论与西方的同类研究有诸多不同,表现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公共休闲空间配置的独特性。最后,文章提出未来中国城市规划与布局中要坚持以市民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增加公共休闲空间的同时改变当前众多资源集中于中心城区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民周末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休闲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与工作相提并论的一种生活方式。休闲活动在受到城市经济,社会因素影响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本文以深圳市民活动日志调查为基础,应用时间地理学方法,旨在寻找深圳市民周末休闲活动的空间特征以及居民休闲行为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本文提出了深圳市民周末休闲活动的四圈层二集中带的空间结构模式,同时分析在居民个人属性与休闲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大循环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是释放生态消费内需潜能、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探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阐释、实践例证与路径选择,对于提振国内生态消费需求、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从而加快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它凸显了坚持以人为本、反思异化消费、打破经济和生态二元对立、理性应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念。基于此,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展开实践例证,并提炼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最后,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公民生态消费意识、创新生态资源开发模式、强化技术推动作用和完善农业生态补偿体系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9.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渤海海峡的长岛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9年长岛海岛文化服务价值为860.83亿元,平均分布密度为1.62亿元/km^(2),其中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占28.23%,景观价值占71.77%;(2)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从高到低排序:南部>北部>中部;有居民定居的海岛的文化服务价值大于无居民岛;(3)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旅行成本的2.31倍,是长岛综合旅游收入的3.56倍。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而且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对未开发旅游资源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转化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以满洲里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类型、特征、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满洲里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可持续的休闲住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孙峰 《城市建设》2010,(4):18-18
以满洲里市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休闲活动和休闲空间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并通过类型、特征、现状和策略四个方面对满洲里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可持续的休闲住区,满足居民对日常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 层次的要求。针对休闲农业景区分布零散、景观同质化且缺少 呼应、地域性特征弱等现存问题,将旅游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 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环城游憩带的视角出发提出环城休闲 农业景观(ATL-ReBAM),并构建“三带”景观空间模式。 该模式符合城市居民出游规律和市场需求,与城市周边的资源 分布规律相吻合,有利于地域风土特征的有效传承。以成都为 例,根据其休闲农业景观空间演化特征和已有休闲农业景点分 布特征,尝试构建成都环城休闲农业景观的“三带”空间结 构,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景观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水休闲旅游是城市规划中的新兴主题,而水休闲旅游本身的规划模式和经营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生态循环程度。旅游活动的发展势必造成对城市水域空间环境质量的影响,空间旅游环境的承载力研究也成为旅游规划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扬州古运河风景区为例,在分析景区地理资源和旅游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构建水休闲旅游环境承载力测算指标,并利用木桶综合推测法计算出风景区水休闲旅游环境综合承载力,为生态循环型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步骤中的开发条件评价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视角审视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设计和改造过程,探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开发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基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生产和基于创意设计的文化空间生产,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动态耦合开发模式、双边市场推动模式和J型成长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早晨、晚上、课间及闲暇,在社区、在公园、在广场及相关休闲场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参与到休闲运动当中来了,他们运动、健康、快乐,他们正体验着“运动休闲畅享自然”的乐趣. “体育惠民,文化惠民”,是莱西市向市民做出的—贯承诺,夜幕降临,当大多数都市人褪去—天的繁忙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去处.老年人体育协会、民俗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市民的需求.而那些热衷于更缓和的休闲活动的市民也并没有被忽略:太极拳剑、广场舞、合唱、英语演讲……莱西市民对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爱,一方面得益于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休闲生态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借力于即将要在这里举办的2015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资源评价是休闲农业规划与开发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较少关注。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休闲农业景观质量、休闲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及休闲农业资源开发条件三个方面,制定休闲农业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个案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2)
回顾已有研究中对旅游综合体概念及类型的划分,认为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森林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区,具有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导、功能复合性、空间连续性、开发和运营一体化、业态配比合理性、服务高品质化、地方政府参与性等特征。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的开发理念包括贯穿始终的生态意识和多重要素有机融合。综合考虑多重因素,森林旅游休闲综合体应选择生态休闲度假作为其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选取农业部2010-2015年评定的636个休闲农业示范点作为样本,通过Arc GIS和SPSS软件,对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类型丰富,总体可以分为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且发展规模和内部结构存在差异。2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休闲农业资源在八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为集中的是华东和华北地区;从省域尺度上看,休闲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福建和辽宁等省,西藏最少;在空间分布密度上,京津冀、长三角是高密度区,川渝和闽东南是次密度区。3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是资源、经济、交通、人口和农业基础等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区域内的GDP、公路密度、A级景区数量及农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时代是小康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社会形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生态旅游资源的"鱼型"剧场开发模式为旅游景区在休闲时代中不断地吸引游客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济南市民的市场调查,从休闲活动选择、休闲场所选择、休闲时间支配、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伴侣、休闲消费支出等方面对济南市民的休闲行为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并提出促进济南市休闲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