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方艳 《经济论坛》2023,(3):121-133
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201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且以工资性收入为主,但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拉大。其次,运用stata软件,计算我国31个省份2001—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全局和局部Moran’s I分析时空演变规律,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在空间上呈现聚集现象,收入较高的省份主要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收入较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再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1—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二、三产业发展水平、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动影响较大。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居民可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如提高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来自中国4个省8个县64个村庄900多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比较方向以及比较中的包容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约45%的农村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与别人进行比较。收入低的农村居民的比较强度高,比较强度对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进行比较的农村居民把"本村民小组居民"作为比较参照系的比例最高,选择"邻居"作为比较方向的农村居民幸福感最低。收入高、受教育年限长或女性农村居民的包容性强,包容性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高。  相似文献   

3.
消费倾向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拉动内需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研究可以看出,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也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为高、低两类,引入虚拟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内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的研究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着重对实证研究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性研究、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等五个角度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研究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使用1985~2005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统计数据,从三个层次上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进行了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整体上不存在σ收敛,大多数时段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存在着显著的绝对β收敛,江苏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三个层次都存在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6.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关系着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还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87-288
作为困扰各国的世界性难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各国学界的重视,纷纷对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综合而来,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影响因素、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食品安全治理对策这三个维度。通过对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希望对改善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2 8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现状进行了统计测算;对Mincer收入模型与Shorrocks回归分解法进行扩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等方面而存在较大差异;三大资本对农户人均年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三大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三大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物质资本次之,政治资本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收入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由此提出建议,以防止农村居民收入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消费正成为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1992--2008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直接促进了农村信息消费的增长.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农村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对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献的分类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8~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2009年全国29个省市的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进行了比较,在全面分析各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差异性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收入、文化水平、就业结构、老年人口抚养比四个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差异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文化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都对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对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互联网加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来缓解家庭信贷约束,这对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将互联网、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纳入同一框架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首先,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其次,互联网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且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最后,互联网的减贫效应存在地区和年龄差异性,互联网对西部地区和青年人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加快数字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和改善相对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提出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经济视域下的农村居民出游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旅游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出游率,通过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出游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国实现农村居民大众旅游的可行性,为农村居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双 《生产力研究》2005,(10):49-52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5,(8)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需要进行有效规制。文章对沈阳市3145名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领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沈阳市食品安全的满意程度不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不强,进而从政府、消费者、行业协会和企业自身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343个行政区为空间单元,选取15个统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聚类,对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和类型.结果表明:①社会开放性与消费环境、出游经济能力、出游意识与交通条件依次是影响农村居民出游潜力的3个主要因子;②中国农村居民潜在出游力空间格局分为“5个极点、5个等级和8个客流集中区”;③出游市场可划分为3个类型:休闲型、生计型和综合型.休闲旅游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要出游目的,目的地集中在周边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主要出有目的是探亲访友,以长途跨省市旅游为主;其他地区的主要出游目的和目的地呈多样化、分散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区位理论,运用2006-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相关数据,构建了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类特征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居民收入区域类型进行了划分,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区域间差异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居民收入区域类型适宜划分为四种,同一类型区域内差异较小,不同类型区域间差异较大;第二,农村居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生产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且呈现国土空间梯度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