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粗放的外贸增长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重大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为解决国内经济失衡而出台的转型升级政策成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拉动力和推动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考虑其与国内国外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平衡收入分配.应充分利用大国非均质性的有利条件,通过培育有潜在竞争力的产业政策、梯度推进的区域发展政策、改革创新外贸体制等措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侯丽洁 《经济师》2011,(2):45-46
文章指出,深刻理解坚持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问题,可以促使我们认清追求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它督促我们改进经济发展模式、完善收入分配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文章认为应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把启动内需和保障就业作为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各级政府的攻坚任务和重大使命。为此,本文深入探讨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和怎样转"的问题,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唐龙 《经济纵横》2012,(1):46-49,54
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和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障碍。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政府和企业占有剩余过大与居民劳动报酬率偏低、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两大主要问题。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消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需要遵循"共建、共享、共富"的指导思想,建立系列约束目标。同时,抓住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针对经济增长中的调节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两大突出问题,从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强调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需着力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多等问题.在诸多的问题中,人力资源市场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用工荒”、“民工荒”、“招聘难”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府奇 《时代经贸》2013,(22):253-253
我国国民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国经济仍面临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转变,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城市化进程受阻等问题。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解决,我国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必须以包客性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是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的发展问题。由此决定新一轮改革的内容。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对象是以效率优先的收入分配体制,由效率性分配转向公平性分配。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需要打破垄断,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更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支持创新。在新起点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和关键都在于改变"三农"的落后状况。农业现代化的途径是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革就是要在制度上提高农业投入收益率,从而提高农民获取现代要素的能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农民的城镇化,使农民享受平等的市民权利,需要在改革中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相似文献   

8.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破解我国收入差距过大难题的要求,是破除妨碍分配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从而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要求,是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难题的关键。我国应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健全初次和再次分配机制,加快收入分配领域政策法规建设,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逐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初次分配存在分配主体利益失衡、再分配领域存在制度缺陷。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政府应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改革,以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前,收入差距扩大与物价上涨已经成为扩大消费的瓶颈,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稳定物价总水平已成为扩大消费的当务之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需要划清按劳分配和按全要素分配的界限,以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需要区分开物价正常上涨和非正常上涨,既尊重经济规律又保障民生、促进消费。缓解扩大消费所遇到的收入差距扩大与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需要标本兼治。从长远看,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近期来看,要适时适当地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干预收入差距扩大和物价上涨。扩大消费的路径,归根结底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特别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张原  陈建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87-96,127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赶超"目标,我国经济增长采取了外向型经济和投资先行的战略,这对我国实现和保持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最终消费水平,对促进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现阶段影响最终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应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此外,要实现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必须缓解一些新的矛盾,努力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问题及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改革策略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我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面临:把握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边界;处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弥合城乡差别、产业差异和区域差距;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老龄化新挑战等问题。通过对比各国和地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首先,应将建立新型的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制度保障;其次,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致的收入扩大,明确"限高"、"育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改革终极目标;再次,将均等化的收入分配改革路线作为弥合我国各类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立足点;最后,全面分析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冲击,借鉴各国做法,制定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收入分配日益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影响也更加突出.通过分析转型期收入分配矛盾及变化趋势,分三个层次对化解收入分配问题所应选择的关键政策进行分析,提出转型期应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整体思路和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要解决转型期的收入分配矛盾,可分三层次构建关键政策,具体包括:构建应对低收入群体贫困风险的防范机制;控制和缩小收入差距;确保机会公平,促进社会流动,防范阶层固化.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一)解决民生问题:财政政策责无旁贷。传统意义上的民生问题讲的是“衣食住行”。要解决好衣食住行问题,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给居民提供衣食住行,而是指政府要创造条件,让居民有获取衣食住行的能力及其失去衣食住行的能力后能得到一种基本的保障。具体地说,政府要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出路。因为,居民教育是民生之基,即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实际上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或是说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解决好了这四大问题,民生问题就基本能够得到解决。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始终需要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并且始终以民生问题为核心。政府的财政政策在解决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是因为,财政税收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它们分别从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两个方面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进而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比如,对低收入群体提供的基本的生活保障,如食品券和廉租房,而对高收入者通过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转移其部分收入或财富,以平衡收入差距。财税政策还具有直接、快捷、针对性强和结构性调整作用大等特点,能准确反映政府调控意图,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二)民生问题凸显:表现与财政成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民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增长与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这四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都还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些民生问题的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导致民生问题凸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但财政政策的“缺位”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上接封二)当前所采用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只有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才被统计为失业人员,没有登记的不统计为失业人员。而且这个统计数字只针对城镇,不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包括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力,此外下岗职工也不被计算进来,因为下岗职工并没有与所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因此还可能存在登记失业人数和实际失业人数有一定误差的情形。也就是说,城镇实际失业人数可能要比我们公布韵统计数据大。许多权威专家认为,如果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城镇的失业率可能达到10%左右的较高水平。分析城镇就业形势时还应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未完成,特别是像国有银行这样的“就业大户”,还存在着大量的富余人员,经营效率低下。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的结束,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会进一步削减职工人数。此外,政府机构(包括政府机关及一些事业单位)改革还未见明显成效,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随着机构改革,政府机关的大批冗员应裁减。因此,城镇失业人数还会继续增加。3.收入分配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的收入分布形态是“两头小、中间大”,但我国目前在各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上,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群体相对较小,合计只占总人数的8.62%;由于收入水平提高较快的少数最高收入者将其他收入群体相对性地向下排挤,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相对过大,合计占总人数的64.15%。这种收入群体分布结构,很容易造成人们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心理失衡。因为由于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不大的中低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居多,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者偏少,所以,低收入者往往把目光定位在最高收入者那里。从心理上讲,这些低收入者一抬头仰视比较,就看见了最高收入者,而忽视了介于他们与最高收入者之间的规模不太显眼的过渡性收入群体,造成很大的心理反差。在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时代是普遍贫窍的时代,现在在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化加剧,收入分配扩大,这是发展当中的问题。正因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分化,所以有一部分人,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家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甚至基本生活也没有保障。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能回避和忽略。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视解决这些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收入分配思想进行回顾与梳理,探讨了收入分配原则的演变及其合理性,认为现实收入分配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主要和经济发展目标及其实现方式有关,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调整发展目标和目标的实现方式着手。  相似文献   

18.
刘明辉 《发展研究》2007,(10):94-96
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当前,要提高关注民生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让关注民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政府应当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重点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等四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要统筹城乡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按劳分配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马克思认为公平分配原则和方式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抽象的,分配公平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与一定历史阶段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方式及生产关系相适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上,我们要选择的是这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增进经济效率的内洽性.公平正义的权利结构和分配结构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一种新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起一种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权利分布及收入分配状态,以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向.实现共享发展,对于抑制和缩小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道路选择应该是以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共享式发展来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来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世宏 《生产力研究》2005,(1):115-116,203
收入分配不公平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是保证同一社会中的所有成员都有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权利与机遇 ,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恰恰有些不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次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应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公平的关系 ,保证分配机会、过程和结果的相对公平。解决收入分配悬殊问题 ,应把初次和再次收入分配的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