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评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相关内容,通过对首批47片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中的主攻矿种、调整整合矿业权、矿业权设置方案调整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全面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指导和宣传;全面、正确地理解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审查的要求,统一标准,提高编审质量;进一步加强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信息化管理;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应密切结合勘查工作部署,以主攻矿种为主兼顾重要的共伴生矿产,合理设置矿业权。  相似文献   

2.
从合规性审查看矿业权设置方案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从合规性审查的矿业权设置方案数据分析来看,矿业权平均面积总体有了较大的增加。合规性审查要点有:方案相关电子财料是否已通过备案系统上传;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经过论证;是否经过专家审查;是否存在与其他国家重要管理区域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范围重叠的情况;是否存在矿业权重叠设置。重点研究内容:区域范围及布局的合理性,是否影响紧缺矿产找矿和矿业权设置,涉及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成矿条件的处理,过期矿业权处理情况,出资、出让方式是否符合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指导;有效提高方案编制审查质量;采取措施保障方案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家标准《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原则和要求》仅给出了标准体系表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未能提供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因此,以矿业权评估标准体系表为例,结合以往编制国土资源标准体系等标准体系工作的经验,探索标准体系表编制的流程和方法,完成了标准体系的范围界定,工作流程(业务分类)的梳理,具体标准的确定,及矿业权评估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工作,以此为标准体系表的编制提供思路、可借鉴的经验和相关标准的立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有效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补充完善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方法: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整合农用地分等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两项成果,对研究区基本农田进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运用名特优农产品喜嗜典型元素分析法,确定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方案。研究结果:温县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不仅面积增加了37 hm2,调入的基本农田利用等、肥力、环境健康、地化综合质量都大幅提高,有益元素N、P富集区面积大幅增加59.30 hm2和185.61 hm2,有害重金属元素Pb的2—3级富集区面积大幅减少195.45 hm2。研究结论: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是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的重要工作;整合成果丰富了耕地综合质量的内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欠发达地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例,分析了城乡用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方案综合法预测人口,选取指标法,趋势法科学预测了未来城乡用地规模.研究表明:1997-2005年宿迁市城乡用地总量呈上升趋势,存在用地效率低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未来城乡用地总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有所减少.最后,从规划体系、产业结构、城镇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临澧县为例,基于GIS技术对该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进行剖析,提出不同地貌地区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方法,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衡水市的城乡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耕地大量被占用;(2)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3)中心城市和县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4)农村居民点超标用地与闲置并存.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的思路:(1)按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中小城市紧凑发展、小城镇聚集发展”的原则,建立多极、轴线与组团式发展的城镇工矿用地格局;(2)农村居民点布局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为原则,积极建设中心村.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要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强化土地用途管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挂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监利市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其空间特征融合并划分4种整理区域,以指导监利市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区域划分及时序安排。运用GIS空间分析、空间叠置与核密度分析法,从自然、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分别分析基本农田粮食安全与居民点适宜性级别,作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的依据。结果表明,基本农田粮食安全等级分布具有区域差异性,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空间分布整体呈北低、南高的格局,其中南部乡镇最优,西北部乡镇次之,东北和东南部乡镇较差。监利市居民点整理分区主要分为重点集聚区、改造升级区、合并组建区、生态迁移区,其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 547.48公顷、6 162.83公顷、4 733.61公顷、1 286.16公顷。文章将基本农田粮食安全评价引入到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中,评价方法兼顾了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利用基本农田和居民点用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与实施,河南省同时处于粮食生产核心区与中原经济区下,肩负着保证粮食安全与实现中部崛起的双重重担,基于"五化"要求研究高标准粮田时空布局优化有其现实意义。[方法]基于AHP方法原理构建布局优化指标体系,依据熵权值法与优化方法获取权重,在Arc GIS软件中实现地块平均布局水平测算,并按照规划要求相应调整,运用综合排序优选法与逼近理想点法进行鹤壁市高标准粮田时空布局优化。[结果]鹤壁市不存在高标准粮田布局劣等地,布局重心处于浚县与淇县;两县的空间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出更高的集中连片性,平均地块面积是优化之前的1.466倍;两县的时序布局优化结果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率,达成"初期试探摸索-中期大量投建-远期稳固提升"目标。[结论]基于"五化"视角的高标准粮田时空布局优化为今后高标准粮田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以及各项利用规划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1)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2)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3)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矿业探采一体化本身是探矿主体或采矿企业纵向一体化的过程.探采一体化具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交易费用、降低市场风险、扩大规模效应、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优势.受制于我国传统地勘体制和矿业市场环境的限制,我国矿业发展面临着地勘行业严重萎缩,探矿业滞后采矿业,探采不平衡,探采一体化推进缓慢等诸多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明晰政府角色定位、创新机制和体系、优化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矿业探采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归纳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云南省林改配套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完善投融资体制、激励科技创新、重视新物种的引进、培植和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考察了俄远东滨海区后,了解到去该区作矿产勘查开发的外部环境;感受到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及在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了那里金属矿的分布和勘查开发潜力;并指出了去该区进行勘查开发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4.
矿区生态问题具有长期强胁迫性、难恢复性、社会经济与自然关系的复杂性。文章论述了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问题类型及其影响特征,提出了矿区生态问题的修复措施,研究了矿区国土空间类型划分及其生态管控与修复要求。基于此,提出建立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生态管控修复机制等建议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 — 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底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分类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系统大型动物类群分布特征。矿区大型土壤动物有2门4纲10目29类,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4个功能类群,不同功能类群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自高到低为杂食性(33.74%)植食性(32.10%)捕食性(31.69%)腐食性(2.74%),数量自高到低为植食性(12)捕食性(11)杂食性(4)腐食性(2)。从水平方向分布特征来看,植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为混交林刺槐纯林原地貌小叶杨纯林,杂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原地貌小叶杨刺槐纯林混交林,捕食性动物在各样地中分布比较均匀;从垂直方向分布特征来看,除杂食性外,其他类群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各样地中原地貌表聚性最不明显。相似性指数表明生态恢复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原地貌与纯林的相似性指数除植食性外其他都高于混交林的复垦模式。研究结论:复垦模式的选择对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可为矿区土地复垦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是近年来学术界持续升温的热点话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地勘行业、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似乎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因为地勘单位是距离采矿最近的行业,采矿是地质勘查找矿的自然甚至必然的延伸。实际上,我们必须找准角度,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什么没有明确给予地勘单位探采一体化政策,通过政策和地勘单位性质方面的研究,尽可能找出和提前应对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合理调配和优化企业化经营的要素,做好企业化改制和探采一体化等各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是全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文章在分析甘肃省国土资源现状和国土资源市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土地市场建设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层次剖析论述。并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建立完善甘肃省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