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逮隆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新中国成立46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有了很大增长,目前已居世界第五。经济增长的速度更令世人惊异,特别是最近三年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达12.8%,超过了80年代的平...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预测全年经济走势,找出宏观调控着力点,对我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了稳定期并阐述了这一时期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展望2006年,经济增长的需求支持仍然稳定,政策的重点应在于完善经济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岳福斌一、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矛盾谈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国际范围内比较并不算慢。近16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4%,已引起世人的瞩目;预计将提前5年实现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的回升趋势,国内GDP增幅达9.1%,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一年。我国经济连续两年实现8%以上高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加速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但投资增长过猛,银行贷款增幅短期持续偏大以及2003年10月份后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邓丽媛 《现代金融》2023,(3):21-29+51
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东部地区数字金融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维度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大于数字金融的其他维度。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依次跨越门槛值,数字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鉴于此,应积极推动数字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深度融合,采取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关注数字鸿沟因素对数字金融溢出效应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2000年至2008年的季度数据为样本,在VAR模型的框架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预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短期信贷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短期信贷结构发展不平衡,短期商业贷款、工业贷款能更为迅速的拉动经济增长,而短期建筑业贷款、农业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8.
2000年,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和外部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止跃回升,结束了连续7年增幅持续下滑的态势,经济发展出现重大转机,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高于去年全年水平,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全年走势看,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因此对未来增长的判断也有所不同,如社会科学院春季报告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7.8%,略低于2000年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将取得7%-7.5%的增长,亚洲开发银行4月25日公布的一份报度报告《亚洲发展展望》预测称,2001年和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3%和7.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估计为7.5%。目前,国内乐观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稳中向好,经济增幅有望超过8%,谨慎的看法是今年经济增长将保持比较平稳的态势,与去年经济增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我们分析认为,今年尽管有一些不确定性因此,但只要我们能够切实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那么。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还应看好,经济增幅有望保持与去年基本相当的水平,即8%左右。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银行》2005,(2):13-13
1.世界经济走势牵动中国经济“神经” 2005年,世界经济特别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经济的回调,将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李高元 《甘肃金融》2023,(11):57-61+75
文章根据我国2007—2021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研究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二氧化碳排放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为双向促进关系,且经济增长对技术进步有更大的乘数效应;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为双向促进关系,且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更大的乘数效应;技术进步(非能源偏向性技术占主导地位)促进二氧化碳排放,而二氧化碳排放对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由此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且技术进步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路径依赖效应明显。因此,我国应积极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创新技术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改善能源消耗结构等完成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影响不会太大,在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协调作用下,我国经济将由加速增长转变为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物价涨幅回落同存的理论依据——兼论供给曲线移动张耀辉一、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变动以及争论自1995年10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在连续每年以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十几年的增长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出现了连续一年多的物价涨幅持续回落...  相似文献   

13.
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转型时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自然不能象过去那样靠大量增发票子,放松银根来解决。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指出新一轮经济增长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新一轮通货膨胀:一、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判断;二、“软着陆”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辨析;三、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可能引发或加速通货膨胀的诸多隐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与防止通货膨胀反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管理》2009,(1):15-19
2008年11月份,我国部分经济指标回落幅度之大远超预期,表明国际金融海啸掀起的巨浪已拍岸而至,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压力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这给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我国近十年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问题,理论与实践已证明,这种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难能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只有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才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优选择。最后,就我国如何启动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贡献看,虽然相关的经济统计数据是一个重要判断指标,但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主要是出口与投资,消费虽然也在增长,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在此条件下,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出现“拐点”的判断,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发达经济地区的标准。再从消费角度看,只有当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呈现平衡状态时,  相似文献   

18.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姜作培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确立,往往受制于多种因素。其中经济增长方式与体制是互为影响,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体制,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我国的情况分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资金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2005,(23):65-65
韩国经济虽然在2005年上半年一度增长率较低,但目前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韩国政府维持了对2005年和对2006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即2005年经济增长3.7%,2006年经济增长4.2%。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之一。而经济增长的实现是受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其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截取了我国从1978到2013年的数据来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两方面来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