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资本外逃的定义、原因和以间接法估算的外逃规模(2008—2012)为研究起点,通过对三大类资本外逃途径的解析,以及资本外逃对当前中国经济影响的探讨,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其中尤其针对资本外逃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大数据平台、进行相关职能部门统计职能改革的政策建议,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和新的统计方法,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及时发现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2.
观点集萃     
进行以稳健为 主的宏观调控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分析:2005年的宏观调控将在2004年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进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决定,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介于扩张的政策和紧缩的政策之间的。它们适合于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施行。由于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宜实行扩张的政策或紧缩的政策。而由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突出,通过稳健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由来已久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为了找到政策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VAR模型。在变量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8大宏观经济变量综合反应经济发展,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能代表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主成分,然后选取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变量,将政策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建立VAR模型,寻求政策变量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将宏观经济变量分成了价格因子和产出因子。又通过建立的VAR模型发现,调节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效果显著,其影响力在过了峰值后逐渐减小。其次政策效果的好坏也与其他政策密切相关。并且货币政策具有时滞,在政策制定是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4.
我国宏观经济在2010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后,于2011年步入增速下行的区间。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以及全球不平衡的逆转,意味着世界经济步入结构重构和格局转换时期,决定了世界经济改善的步伐不仅十分缓慢,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受此影响,我国外部环境将面临持续的外需下滑和资本外逃的冲击,输入性衰退与波动具有中期化的趋势。因此,应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之间的矛盾,短期应利用刺激内需弥补外需的下滑,但刺激力度不宜过大,不宜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做出过激反应,宏观政策的转向不能过猛。一、宏观经济走势预测与分析(一)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与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探究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本文选定GDP、失业率、CPI、PPI、社会住宅投资、进出口差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八个指标对宏观经济水平进行量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本文将八个指标合并为居民生活水平、市场景气程度两个因子。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结构主要通过通货、储蓄、证券、保险准备金的年度总额来反映。本文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发现:通货及储蓄主要受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而保险准备金的数额既取决于居民生活水平,也取决于市场景气程度。而由于证券市场过于复杂,难以得出其与宏观经济之间的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开放,我过的资本外逃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资本外逃通常会伴随着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走私、贩毒、洗钱、逃骗税、逃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这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阻止资本的外逃。  相似文献   

7.
政府清廉对资本外逃的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外逃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在测算中国(1995~2003年)资本外逃数额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资本外逃的因素,认为资本外逃只与政府清廉指数存在着显著性影响,而对资本外逃与政府清廉指数的计量分析来看,两者之间有“倒U”型关系且中国资本的资本外逃数目已经过了峰值,所以加强政府廉正建设,必然最终会减少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8.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稳定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预警模型及风险测度三方面文献的梳理,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政府间竞争、土地财政、宏观经济政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BP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多元回归模型、KMV模型、网络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同时各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9.
二季度以来,国内消费稳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宏观经济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三季度经济向好的态势继续延续,各种领先指标以及工业生产指标继续好转,我们预计四季度出口将成为推动复苏的新增动力,宏观经济有望继续加速扩张,宏观经济政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微调迹象可能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主成分,最后运用Eviews对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分析的结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实现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是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西藏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数据,本文从金融机构和经济环境两个风险维度出发构建西藏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稳定指数,分析表明,西藏金融稳定指数的波动变化,能较敏感地反映相关调控政策或金融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的控制与微观经济的放活,相辅相成、互为条件。把微观经济搞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加强宏观经济控制又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宏观经济的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就不能稳定地协调地发展;而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地协调地高速增长,微观经济的放活也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3.
财经纵横     
央行为扭转负利率7月或升息;宏观经济连续5个月处于“绿灯区”;CPI恐回升 政策力保物价稳定;增长放缓可能成下半年经济主基调;我国外债总规模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本外逃现象在我国悄然发生,在大量外资涌入我国的同时,又有相当规摸的国内资本通过各种非正常的、隐蔽的渠道流向国外,东南亚金融危机则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只不过上世纪90年代大量国际资本的持续流入以及过渡性外逃资本的回流弥补了我国的资本外逃“黑洞”。  相似文献   

15.
财经纵横     
央行为扭转负利率7月或升息;宏观经济连续5个月处于“绿灯区”;CPI恐回升 政策力保物价稳定;增长放缓可能成下半年经济主基调;我国外债总规模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本外逃猖獗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缺陷,其更深层的原因来自经济制度的约束,是各种经济制度的僵滞、制度供给与需求存在较大缺口,以及制度经济功能的严重扭曲等等。因此,要抑制资本外流,克服资本外流对国内经济的消极影响,只有从各方面的制度创新着手,以完善、先进的制度结构规范经济运行,保护国内资本,通过制度创新抑制非法资本的形成,加大资本外逃的成本、减少资本外逃的收益,使资本外逃的净收益小于投资国内或合法外流的净收益,从而把资本外逃引导和转变为国内投资和合法的国外投资或外汇储备,这是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国资本外逃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资本外逃作为一种隐性金融活动,会对一国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源头,并深入研究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外逃的渠道,对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外逃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会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基于此,论文梳理了资本外逃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资本外逃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本外逃的政策选择,为一国在治理资本外逃时提供了政策选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晏浩 《国企管理》2022,(1):22-25
<正> 宏观经济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经济的波动都是从金融动荡开始的,因此研究金融不稳定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宏观金融的不稳定含义以及金融不稳定的因素与特征分析,深入地探析了宏观经济不稳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