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11,(12):37-37
伴随中国数字电视走过十五年的成长发展路,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字电视团队作为中国数字电视领域的骨干队伍全程参与了中国数字电视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当中国数字电视产业迎来春天的时刻,上海交大的数字电视产学研项目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
M 9月初,数字电视开始在北京试播。数字电视这个概念,人们也许并不陌生,近几年来,报纸上炒,商场里卖,数字电视还没真正上门,大家对数字电视已经耳熟能详。但实际上,与普通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到底有哪些不同?它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它好在哪些地方?怎样才能看上数字电视……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个子丑寅卯。商场卖的数字电视并非买回家就能看一些人以为,数字电视就是市面上热卖的数字电视机,只要把它插上电,就能放出数字电视来。而专家介绍,其实,数字电视与市场上销售的数字电视机并不是一回事。目前开通的数字电视,指的是一个系统,一个从电视…  相似文献   

3.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2002-2003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方兴未艾,数字电视产业链尚未形成,但发展前景十分看好2002-2015年,中国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由400亿元扩张到5000亿元,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050万台。报告显示,由于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尚处于制定当中,中国数字电视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数字电视产业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中国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技术服务、内容服务和用户各环节在现阶段呈现不同特点。中国数字电视的网络运营面临竞争格局转换。数字电视在运营上更强调市场和营销,这与模拟电视时代的频道和广告运营十分不同。数字电视时代,中央级的广电将会丧失模拟时代的利益独占优势,在有线传输上受到地方广电的卡制。而地方广电因为控制着有线通路和终端用户而获得较大优势。数字电视的技术变革,将使中国广电的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数字电视编码原理进行分析,结合数字电视的特点,对数字电视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独联体各国都在加强推广数字电视广播,但是从模拟电视过渡到数字电视的进程还很缓慢。目前,与俄罗斯相接壤的国家还不能很好地接收到俄罗斯的广播电视信号。俄罗斯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转变。现在,俄罗斯正在建设数字电视转播系统,研制并发射数字电视转播卫星,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数字电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丁大勇 《中国经贸》2010,(10):175-176
数字电视以其独有的优点而逐步取代传统的模拟有线信号电视系统,本论文结合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实施分析探讨了数字电视系统的实现,首先简单介绍了数字电视的涵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实施的技术方案,给出了改造工程的总体工艺架构,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数字电视的具体实现方案,从存储架构和网络架构两个角度保障了数字电视的存储与播放,对于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讨论数字电视的性质和作用,针对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探讨有线电视发展创新的基本途径,提出的方法策略对于实现数字电视的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落实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和应用,提升创新能力,完善数字电视产业链,2009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9]1163号),开始组织实施2009年数字电视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专项征集。  相似文献   

9.
郭建民 《魅力中国》2014,(16):260-260
随着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视作为信息领域最大的一次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技术质量。2010年起广大用户开始大量运用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此数字电视开始替代模拟电视,成为千家万户娱乐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数字电视的推广.用户在使用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遇到的故障也越来越多,作为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判断及排除能力。改进服务质量,分析数字电视常见的_些故障,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也越来越多样化,数字电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同时,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数字电视的信号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关单位和企业对于能够直接影响到数字电视信号质量的发射和接收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从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射、数字电视信号的接收系统及技术能效等方面对数字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日前,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浦东成立,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为中心的法人实体,于同日揭牌.这标志着我国国家级的数字电视产业支撑平台正式投入运作.  相似文献   

12.
秦小丽 《魅力中国》2011,(10):295-295
随着数字电视逐步走八人们的生活。今天的电视观众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电视节目服务。如多套中央台电视节目,许多省台卫星电视节目都是通过数字电视信号传播的。但是,观众接受到的数字电视信号中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有时会有马赛克现象,有时画面停顿,或声音不连贯等现象,有时还相当严重。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数字电视的质量由哪些因数决定,及如何提高数字电视质量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央电视台开播各个频道的数字电视频道,数字高清电视将成为城市消费者的首选。眼下各式各样标有数字电视的产品让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头雾水,选台称心如意的数字电视也不是件易事。  相似文献   

14.
降低数字电视的入户成本,提高数字电视的服务和内容,用市场的手段推进数字电视的普及才是根本出路,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数字电视要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何多证 《发展》2016,(2):76-77
本文以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为对象,首先针对其发展现状展开分析,然后分别从数字电视传输中的有线传输网络模式、无线传输网络模式以及卫星网络传播模式入手进行分析,并基于此阐释未来数字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8年底,中国数字电视用户数量约为6000多万户,占中国电视用户数的15%左右。按照国家关于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电视的目标,中国还有85%左右电视用户需要普及数字电视。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紧迫的时间,数字电视产业在短期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仅终端和服务就可以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校电视广播台或网络电视台已逾400家,高校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使高校传统的电视媒体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他手段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庞大的高校数字电视产业。高校数字电视,是从电视节目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三类。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是软件产品,专用于数字电视业务管理,具有与多种 CA系统进行接口的能力。本系统在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我国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实现了适应有线电视管理的复杂模型及算法设计。本系统支持数字电视 PPV、 IPPV、 OPPV管理,支持有线电视多种编码体系。数字电视 SMS系统是高新软件产品,全面支持数字电视运营管理。本系统根据我国数字电视业务推进的总体思路与要求展开设计,力图建立层次明确、思路清晰、符合实际、面向未来的业务管理基础模型,为数字电视业务产品的建立及 SMS与 CA系统的联接提供高新技术支撑手段。本项目应用领域为数字电视业务,现阶段主要集中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的数字电视应用业务上。   本系统的主要创新点为:①符合数字电视业务产品管理,支持我国现阶段有线电视业务管理特点,模型建立与算法设计具有独创性;②支持多厂家 CA系统,具有向多厂家CA系统快速提供用户控制数据的能力;③支持多种编码体系,全面适应有线电视管理。  相似文献   

19.
传统家电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数字电视的现身,无异于业内的一场革命。山雨欲来风满楼,高清晰度彩管也将搭上这趟“革命”的战车,挺进市场。 数字电视——全世界的大蛋糕 数字电视(DTV)被视为继黑白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按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公布的数字电视详细定义和标准,数字电视分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增强清晰度电视(EDTV)和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三大类。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视野     
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专用芯片研制成功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公交车、出租车可以很稳定地收看数字电视节目,清晰度将比现在增加近4倍。这是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专用芯片的功劳。近日,“中视一号”——我国 —首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宣告研制成功。 由教育部主持,来自国内微电子、通讯和广播电视领域的4位院士等参加的鉴定组认为,“中视一号”是基于TD S—OFD M 系统的、国内首创的、有望实现产业化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专用芯片,填补了数字电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