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明华  倪晓宁 《新金融》2007,(11):20-24
本文界定了经济过热的内涵与外延,区分了经济过热的类型,构建了测度整体经济过热的理论与方法,同时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状态进行了实证度量,得出了当前中国实体经济没有明显过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经济增长的GDP总体指标与分项指标之间的差异,蕴含着一个需要进行指标调整的逻辑结果,同时也表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研判中国当前经济金融运行态势,有必要跳出就事论事的窠臼,把中国经济金融运行态势,放在一个历史的纵向视角中去,这样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中国本轮经济过热的源头是净出口,是美国滥发的美元主导下的外源性经济过热。中国本轮经济过热的一切根源,都可以归结为汇率问题,汇率制度扭曲的严重结果是潜在的金融危机。因此,解决中国经济过热问题,就需要从汇率着手,改革和完善金融制度,配套以其他制度改革,实现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遏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是中央政府最大的任务,而且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也初见成效。随着一些行业投资的降温与一些产品价格的下降,有人认为国内投资机会正在减少、特别是那些利润高.效益好的项目更是难寻。也就是说,随着中国经济可能进几新的轮回:经济过热——防止经济过热——经  相似文献   

4.
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谨防过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因非典的影响而有所降低,但是并没有改变长期发展的基本格局,甚至也没有改变近期的变动趋势.即使有了非典,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防止投资过热与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5.
从2003年上半年以来,对于经济是否过热及过热程度的争论从未间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化工业发展过度是中国本轮经济过热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甘肃金融》2007,(12):3
岁末年终,尽管国民经济依然欣欣向荣,但我们还是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听到了冷峻而坚决的部署:"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继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后,中央再次表明对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自1997年开始进入相对平稳发展时期,从历年的抑制经济过热到“确保百分之八”,说明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动力,政府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起带头作用,但是真正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住  相似文献   

8.
经济过热是国内高层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种判断。根据这种判断,如何为投资过热降温,如何遏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政府相应的各部门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强力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归纳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力图对危机的现状与原因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通过回顾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的越南经济状况,比较危机前后该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笔者发现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核心原因主要包括:国内经济过热、信贷旺盛、对外开放和宏观调控中政府经验不足、国际经济环境趋于严峻以及国际游资冲击。指出中国应当调整经济增长速度,防止经济过热,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正确认知国际经济环境,防范国际游资冲击,保证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经济的主线是汇率问题,只有人民币加速升值使得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明显,才能根本缓解贸易顺差,减少银行充裕的资金流动性,缓解投资反弹的压力等引起的经济过热问题。单纯的定性中国是否"操纵汇率"是对整体汇率政策的根本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