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负载词从语言和文化视角下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性质,是文化在语言中的折射;在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困难探讨的同时,其可译性的探索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导游词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按照功能翻译理论中翻译纲要的要求,导游词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当符合委托人的要求,迎合目标语读者的心理预期,达到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同时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景点名称的翻译应当能够充分表达整个景点的内涵和主旨,并且尽可能言语简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文化图示下文化负载词的认知理解,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文化图示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文化负载词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特有的文化图示。本文认为恰当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能够帮助克服文化多样性所造成的障碍,是促进世界各民族顺畅交流的必然要求,而各种翻译方法的有效使用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基础,探讨了不同文化图示下文化负载词的认知理解,并着重分析了不同文化图示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文化负载词会在读者头脑中形成特有的文化图示.本文认为恰当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能够帮助克服文化多样性所造成的障碍,是促进世界各民族顺畅交流的必然要求,而各种翻译方法的有效使用则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一个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背景下,典籍英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典籍中的传统文化是可译的。在传统文化的译介上可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音译及音意结合的翻译方法,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载体,承担着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交流的重要责任,而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发现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得整个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意在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以及历史性五个翻译特性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以及习惯表达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翻译特性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  相似文献   

7.
《围城》中包含大量的中国文化负载词,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原文文化因素的两个策略.文章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负载词带有强烈的社会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精准翻译文化负载词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翻译注重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转换,使译文能够准确传递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过程中,利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适应性转换,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并通过对《浮生六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分析,总结了其规律性的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义素拆分以及意象转化意义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浩如繁星的中国典籍中,《楚辞》一定是最闪耀中的一颗.然而其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内涵却使其典籍翻译造成诸多障碍.为最大程度的避免在译本中的文化亏损与缺失现象,笔者认为异化与规划翻译策略指导下的典籍英译,既可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又能够避免文化的缺失.努力再现《楚辞》原文的中国文化色彩以及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帮助英文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进而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发展,本文以《围城》英译本为例,对小说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并对其翻译方法分析总结。指出归化是文化翻译中重要的方法,而异化能够更好地保持原文的特色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导游词的交际目的要求其英译文必须尽量让外籍游客理解和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以达到宣传的效果。而英汉在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译者在翻译导游词中的文化负载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翻译不仅涉及到源语与译语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更关系到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众多的文化负载词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翻译平添了不少难度。文章基于文化及文化对比视角,对《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探究与评介,以期对汉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壮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东南亚国家认同和崇敬壮族文化。积极开展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是提高民族认同感,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活动。本文阐述了在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中的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突出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野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所采用的音译、音译加意译、直译、转换补偿等不同的翻译方法,起到了宣传中国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典籍英译对弘扬中华文化意义重大,但任重道远。《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显示典籍英译要考虑到社会、历史、文化、译者翻译素养等各方面因素,采取适合的翻译策略。在全球化的今天,典籍英译应保留中国文化特色,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英语新闻翻译中对中国文化词处理的异化策略,探讨了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文中举例说明了完全音译法、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以及直译加解释四种异化的翻译方法,指出了这些翻译手法对中国文化词的翻译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本文的探索,旨在使英语在中国文化词的异化翻译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情态、美学、文化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词的英译版本比读、赏析,是对欣赏典籍英译的新颖切入点,读者可以体会到诗词翻译中译入语中情感忠实的重要性、美感传递的重要性、文化语境的重要性。中国需要不同风格的翻译家,他们都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可多得的契机之一,典籍英译工作正面临历史上的最好机遇。在本文中,笔者从典籍英译的意义,以及具体方法应以异化翻译为主、归化翻译为辅,中国英语为补充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在全球化语境中致力于汉文化典籍的英译并以异化翻译为主将是21世纪中国翻译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甚的今天,中国典籍英译本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以理雅各和赵甄陶这两部优秀的《孟子》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译本特点,探析两者在再现原作内容和风格上的得失。指出理想的译本不仅要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对等,更要实现行文风格和文化传递上的功能对等,以期为今后的中国典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