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减值计量基础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期末计价的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颁布,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报告都作出具体规定,并给出具体的操作规范。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资产计价是会计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对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实质性影响在会计实务中的争议颇多。  相似文献   

3.
论融资租赁资产的计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飞  丁树俊 《会计之友》2001,(10):16-17
自2001年1月1日起,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已开始实施了.以下主要讨论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资产计价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潘颖 《活力》2013,(14):77-77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除货币资产之外的其余资产都采用了两种以上的计价方法。在允许企业根据资产取得方式不同、来源不同、使用过程不同而进行恰当的资产计价,以使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资产真正符合资产内涵的同时,也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样就会因选择的资产计价方法不同而对企业会计盈利造成影响。另外,也有理论认为,资产评估是从资产计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应该将两者合并看待。因此,在讨论资产计价对会计盈利的影响前,应该明确一下资产计价的界定范围以及计价方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已在企业实施了较长一段时间.在执行中,有的地方因制度和准则规范不太明确,使企业不易确定操作方法,导致资产的计价、损益的确认等出现差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其中较为普遍的是:  相似文献   

6.
<正>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地进行期末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存货的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  相似文献   

7.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现在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的颁布对存货在入账价值、发出计价及期末计价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8.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这一角度,讨论如何确定存货计价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9.
一、非货币性交换取得机器设备的账务处理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对于非货币性交换取得设备计价方法有两种,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核算有很大区别。发生货币性交易时,企业购入资产或者卖出资产,要支付货款或者收到货款。但是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互相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并不完全适用。为解决此问题,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1年1月18日进行了修订,以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1.
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有很大区别。发生货币性交易时,企业购入资产要支付货币,卖出资产要收回货币。但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这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已不完全适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财政部于1996年6月28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于2001年1月18日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外会计准则在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我国于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并从1997年5月开始发布具体准则以来,我们在各项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已与国际会计惯例实现了相当成功的接轨,不过就价值计量而言,还存在两点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企业会计制度》均将“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等作为领用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并且对“后进先出法”的应用不加任何限定条件。笔者认为这种规定欠妥。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5.
黎明  党玉芳 《财会通讯》2009,(7):131-133
财政部2006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的确认、计提直至转回应是完整的资产计价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本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资产减值转回”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对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两种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东华 《广西会计》1999,(10):40-42
在一个企业中,存货是一个重要的项目,往往在资产中占较大的比重,存货价值的低估或高估将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因而,存货计价正确与否,对财务报表分析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由于对同一业务允许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必须对这一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本文拟对后进先出法和先进先出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分析。一、两种存货计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我国政府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范畴及政府资产、负债计价的必要性,对现有政府资产与负债计价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政府资产与负债计价中引入公允价值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建立于与我国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保证与国际会计趋同,我国新近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含修订的部分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如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一样,凡涉及到资产项目的,都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期末计价进行后续确定,按其帐面价值(或实际成本)大于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时,确定一项资产减值损失,但在具体的会计确认的资产项目上与原会计法规有所变化.当以后会计期间已确认减值损失的资产价值得到恢复,在是否转回的问题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与过去的会计法规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号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日前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其中包括了对原有《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重新修订,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已于2001年1月起在所有企业施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主要规范的是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问题。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易最大的特点是以物易物,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补价)。所以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及相关损益的确认。本文拟就该准则修订前后不同之处作一比较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