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经济师》2008,(3):77-78
文章阐述了新形势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必要性,提出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指出,“以学生为本”,既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习近平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原则,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共同发展新局面的思想,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一、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普遍交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必将朝着紧密联系的方向发展.世界的发展也将由狭隘的区域史走向真正的世界史,这就是马克思著名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思想,“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9].生产力的发展将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人民之间得以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并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3.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蓝图的具体写照,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始终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主引线,也是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筑牢物质基础,是为夯实人民民主的政治根基,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在社会发展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一切都蕴含着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宗旨。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历史的发展中一脉相承,均体现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因此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思考,才能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把握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继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恰需要从这两个"中心"本质一致性的准确把握出发。  相似文献   

5.
武玉琴 《生产率系统》2003,(2):73-74,58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剖析,分别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以及实践性特征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体西用"思想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情况下,中国人谋求自身文明出路的一种主张。它在探索中国早期的社会发展道路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这一思想也存在局限性。从对政治体制改革、现代化道路、中西文化三个方面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拓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学理依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发展这一根本的、核心的问题,开创了以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形成史”为对象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样态,对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理论以及“系统化”结构问题作出系列的创新性探索;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对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和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问题作出创新性探索;在集中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经济学作出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韩非重视技术,认为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持工具主义的技术价值观。韩非认为,"缘道理以从事"是技术实践的根据,"以功用为之的彀"是技术实践的目的,"参伍之验"是技术实践的标准,"以规矩为度"技术实践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桁林 《经济学动态》2003,(11):8-41,50
一、引言 “双重模式转换”是刘国光经济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他是最早一个提出“双重模式转换”的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国光深入地探讨经济改革模式,明确提出“双重模式转换”:所谓双重模式转换,包括发展模式和体制模式两个方面。在经济体制模式方面,过度集中的决策权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五化协同”的内在逻辑与系统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最大亮点就是首次提出“绿色化”.将党的十八大已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化同步”目标,现在加入“绿色化”,组合成“五化”,从“四化同步”到“五化协同”,这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历史性转型. 一、“新五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现代系统论指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所以,当我们研究任何一个问题时,都要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来分析,探究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动规律以实现系统的内部结构优化.很显然,由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组成的“新五化”在本质上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整体系统与五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层级上的隶属关系与作用关系,并且五个子系统之间也存在复杂的影响与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1.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适时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启和引领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习近平在2016年年初考察时,又在每个理念前面加了一个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这样就把发展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马祖明 《经济师》2011,(5):288-288
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管理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显得愈来愈突出,"以人为中心"管理思想和思想政治工作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是“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由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战略指导思想、新战略理念、新战略目标、新战略布局和新战略举措等诸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整体思想的依据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源于“整体马克思主义”、归于“整体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整体思想依据还表现在: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改革是完整事业.“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1].不论时代怎样变化,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来没有变,探索、坚持、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完整事业.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这个讲话。深刻理解这个讲话,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上来。  相似文献   

15.
浅谈“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世根  何崇中 《经济师》2002,(4):229-230
柔性管理是作为对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继承与发展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文章论述了柔性管理的具体内涵 ,指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杨小军 《发展研究》2012,(9):100-103
由于实践发展的不成熟、思想材料不充分、苏联模式的影响等原因,使得毛泽东三农思想凸显了内在矛盾性。这些矛盾性主要表现为:注意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却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提出工农并举,却过于强调和急于实现工业化;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却混淆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区别;明确了城乡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在实践中却陷入平均主义。  相似文献   

17.
刘芳鸣 《经济师》2008,(5):60-61
随着我国各种选秀节目的盛行。“粉丝”应运而生。“粉丝”因和消费拉上关系,自然就出现了“粉丝经济”。“粉丝经济”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发展,甚至对拓展职业市场是有好处的,但是不能把“粉丝经济”的发展完全建立在利益诉求上。  相似文献   

18.
英美文学课不仅是学好语言的最佳手段,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鉴于目前普通高等教育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中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急迫形势,英美文学课程必须大胆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激活文学课的原动力。重点探讨更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开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为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桂荣  李妙然 《经济论坛》2004,(10):110-1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农业、农民、农村这三个问题的论述是其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重读其论述,仍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20.
强世功 《开放时代》2023,(2):127-146+8-9
本文从“帝国-文明”的历史视野出发,基于地缘空间和文明形态将香港定位为中国立足大陆面向海洋世界、面向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新边疆,提出“以边疆为方法”的跨文明研究方法,展现边疆地带对于文明中心的能动建构意义。边疆不仅可以推动文明中心吸收外来文明来丰富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边疆对于文明中心具有颠覆性和革命性,会不断刺激、挑战乃至摧毁停滞腐朽的文明中心,推动文明的自我革新。基于这种研究路径,本文认为,所谓香港人心回归的“深层次问题”,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传统、中国文明传统和社会主义文明传统在香港交织、斗争和融合的产物,香港文化精神的“去殖民化”需要指向中国文明未来建构的更大视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香港为方法”,高度重视香港作为新边疆在中国文明未来建构进程中的积极能动的战略定位,并以此开辟“一国两制”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