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计与理财》2003,(4):46-47
“两会”期间,财税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谈了时一些财税热点问题的看法。国债规模减小只是“微调”今年拟发行国债数额为1400亿元,比去年减少100亿元。贾康说,从绝对量上来说,减少100亿元的国债发行额似乎数目不小,但这只占去年长期国债  相似文献   

2.
我国1998年开始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向4家国有商业银行以承购包销方式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1999年和2000年又分别发行1100亿元和1500亿元长期国债,3年累计发行3600亿元。到2001年,我国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已连续实行4年,远远超过西方经济学界对这种赤字财政政策可持续时间的预测。那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如何?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一.实施效果尽管我国已连续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但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并不高,2000年底约为15%,低…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政府国债发行规模逐年增加。1998年发行规模为3708亿元、1999年为4015亿元、2000年为4657亿元,2001年为4880亿元。但长期以来,我国发行的国债是以3-5年的中期国债为主,很少有10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和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从1981年国家恢复国债发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世界》2007,(10):28-28
当前经济增长较快,财政收入增加较多,长期建设国债进一步淡出的条件已经具备。但考虑到尚有一定规模的国债项目没有完工,还有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或项目需要国债支持,目前财政赤字规模不大,赤字率较低,经济中流动性过剩,中央政府通过发行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债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完全可行的。预计2007年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将从2006年的600亿元减少至5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发布公告今年凭证式国债3月1日发行一、1997年凭证式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计划发行票面总额1230亿元,从1997年3月1日开始发行,10月20日结束。二、本期国债分为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三种期限,其中二年期凭证式国债250亿元,年利...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从2004年开始的超载超限治理、新轴荷标准发布等政策变化,2004年重型载货车市场提前释放2005年的需求,使重型载货车市场达到一个历史高峰。 2005年,一方面国内有效重型载货车保有量超过130万辆;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中央结束连续7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政政策,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并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安排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同时国内减停了部分未开工的大型建设工程,新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来支持在建的国债项目。  相似文献   

7.
1903年国债计划发行期为2个月,即;从3月1日起至4月30日止。但截止4月30日,国债发行情况如何呢?就我盟而言,自治区给我盟的国债推销任务是2,100万元,时至4月底,我盟仅发行500多万元,占推销任务的24%。从全区发行情况看;全区国债发行任务为4.4亿元,现巳发行1亿多元,完成任务30%多。纵观全国形势;今年财政部计划发行国库券300亿元,目前也尚未完成发行计划的20%。去年一度涌现的“国债热”哪里去了呢?国债发行市场趋冷的原因何在?根据我盟国债发行现状,笔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度发行国债,是增加建设资金的一个有效途径。199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增发10年期限的长期财政国债1000亿元,作为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国债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积极财政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关系到各...  相似文献   

9.
文摘月报     
首期“实名制”国债 长期投资价值凸现 今年第二期凭证(“实名制”)式国债已于5月11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发行,发行总额为600亿元,发行期二个月,将于6月30日结束。与同期储蓄存款相比,二期国债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尤其5年期国债的长期投资价值更为凸现: 一是从到期后按期支取的收益率上看,投资凭证式国债比储蓄要实惠。本次二期国债分2年期、3年期、5年期三种,发行额度分别为120亿元、300亿元、180亿元,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国债投资重点和主要投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3月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说,今年拟发行1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投向:一是更加注重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加强“六小”工程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层政权和公检法司基础设施等建设的投入,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四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1.
《西部财会》2003,(5):1-1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共计发行了6 600亿长期建设国债,带动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了3.28万亿元的投资,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当年的国债发行量仅为48.61亿元,而到了1994年,国债发行量便超过了1000亿元,1998年国债发行额就为3891亿元,如果单纯从国债规模数量考察,我国的国债规模似乎已经“失控”。但评价一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应该采取相对规模指标,最常用的是国债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宏观     
《财会通讯》2008,(5):4
胶济铁路事故保险预赔561万元,今年出口增速将达10%,香港基本利率下调25个基点,2008年第六期记账式国债发行,财政部发300亿元储蓄国债.  相似文献   

14.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日前指出 :从 1 998年至今 ,我国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660 0亿元人民币 ,每年拉动经济增长 1 5至 2个百分点 ,累计共创造就业岗位 750万个 ,为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减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6600亿元国债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债规模与应债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张,到1996年实际发行规模达到2050亿元。较1995年发行规模的1570亿元上升了30.57%。国债是由中央财政赤字积累而来的,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财政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财政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支出增长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急需建立规范化的国债市场中国财政部有关官员最近在武汉透露,今年国债发行规模已初步确定,将比去年实际发行的1028亿元有所增加。本刊认为,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股票、企业债券和基金等市场容量的扩大将受到较大的制约,预计大量的证券投资将转向国债市...  相似文献   

17.
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我国国债筹资成本优化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赤字与国债发行量在不断扩大,1997年财政赤字为530亿元,1999年增至1803亿元,2000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已高达2299亿元。从1990年~1997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年均增长26.65%。与此同时,由于国债发行利率过高,发行的利率期限结构不合理造成国债筹资成本居高不下,财政的债务本息支付任务越来越沉重,年度还本付息额占年度国债发行额的比率由1990年的50.71%,增长到1997年的78.81%。  相似文献   

18.
财经速览     
《房地产导刊》2007,(13):11-11
2006年中国财政总收入选39373.2亿元;欧盟正考虑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财政部拟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部分境外投机资金变相进入房市股市  相似文献   

19.
市场链接     
《北京房地产》2004,(2):48-50
A宏观经济2004年国家将增发1100亿元建设国债。中国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汉亚昨日在深圳举行的2003泛珠三角投资促进峰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明年国家将增发1100亿元建设国债。张汉亚表示,由于2003年经济增长较热,国家一方面正在加强控制,另一方面也在保护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2004年的基本政策思路将是"既不加油门,也不踩刹车",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据悉,2003年所发行的1400亿国债中现在还有约300亿并未用完,与2004年将发行的1100亿国债相加,可保持2003年的发债规模。这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国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形成投资拉动。发行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在建的国家建设项目、西部开发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南水北调、京津水资源保护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公检法司等方面设施的建设。在扩大国债投资的同时,还要用活用好其他国内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国务院要求,要高度重视资金的合理、节约使用,坚决防止无效投入和重复建设。继续加强对国债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各种截留、挪用国债资金的行为。从目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