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中国,把人当作资源还是近几年的事。在计划经济的时代里,大家一直认为,人就是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至高无上的,怎么能和煤、石油、矿藏等自然资源相提并论呢?但是,当我们把人用组织的概念去衡量时,就会发现,人的确是一种资源,他比金钱及其他资源还重要,不但可以开发,可以优化,可以增殖,而且会经常流动,其他任何资源都难以与他们相比。然而,在当今的许多企业里,却没有认识到这种资源的重要性,把他们轻而易举放跑了,直到最后  相似文献   

2.
3.
几乎所有的现代企业都能认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爱才用才,但偏偏事与愿违的是,许多企业留不住人才,核心人才的流失极为普遍。是什么原因使得企业的人才流失呢?让我们来看看“墨子育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辨析企业人才的“留”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人才跳槽、辞退(炒鱿鱼)、高薪招聘、高待遇(如股票期权、奖励)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的企业可能因为艺术地使用了好办法、恰当地使用了合适的人才,而较好地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更多的企业却常常因为没有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作为一个期望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企业来讲,应如何处理好人才管理工作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辩证认识与处理好人才的“留”与“流”。慎重考虑人才的留用企业招聘人才,实质上也就是企业外部的人才流动进入企业的第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是否把好,即能否留用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的这句台词,笑翻了很多观众,却也道出了实情。2005年,保险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外资公司抢摊,中资公司圈地。而其中最惨烈的斗争莫过于人才挖角了。面对挖角的诱惑,作为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保险人才,跳槽到底对不对?这恐怕是不少人心中的困惑。本刊记就这一疑问,采访了一些相关人物,以冀对大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6.
要想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如何留住企业内的人才.在中国的人才市场上,无论是投资中国的外商企业还是土生土长的国有、私营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即是其企业员工的薪水正在打着滚地往上翻.这与欧美国家的形势完全不同.2003年,中国企业员工薪水的年增长率达到了7%,考虑到中国货币的通货膨胀率在过去的四年中几乎为零,员工薪水如此之大的涨幅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留住新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的企业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新兵”,那么,你们就要反思为什么“岁岁年年人不同”?  相似文献   

8.
吴永丽  赵亮 《英才》2003,(2):90-91
如今的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了,甚至有的老板还要看员工的“脸色”,如果惹恼了下属,真有好看的,因为不仅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扬长而去,更有背信弃义把你的赚钱把式全都拿走,尤其是当他们对  相似文献   

9.
《金山企业管理》2004,(4):45-45
企业的核心员工一般都为知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相比,他们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往往把事业看得很重,追求成就感,自主意识强,拥有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因此,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仅仅在某一方面做好就可以了,需要进行全方位地留才,同时还应根据不同人才的需求特征制定“量体裁衣”的、有针对性的留才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时期。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健全,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及人才的流动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高技术企业的兴起,使人员流动速度高于传统产业,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流动速度高于初级人员。随着上述变化,企业原有的组织模式、激励模式必将逐步被淘汰。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应以怎样的管理理念,激励机制才能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李超平  时勘 《公司》2004,(3):62-63
管理者对员工的期望,就像是一根指挥棒,微妙地影响员工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正> 探索建立有效的企业骨干人员激励机制,是提高企业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企业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企业改革和发展成败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配角演员。同样。对企业来说,留住B角并努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就等于稳住了公司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智力时代取代以往的“体力”时代,在企业界流行一种“亲柔”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以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惩戒式的“刚性”管理而言。“亲柔”管理更体现了一种人性化、情绪化、亲情化的色彩,它使管理与员工更易于沟通、融洽乃至心心相印、情同手足,因而更具有以情动人、以柔克刚、不管之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公司高层管理者和关键岗位员工“跳槽”如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由于他们在企业里的特殊位置,他们的突然离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6.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经济顾问莱斯特&;#183;瑟罗说到一种现象,不拥有自然资源已不会成为竞争的障碍,日本没有自然资源也富了,阿根廷有自然资源却富不起来,因此他断言,“在21世纪自然资源不再是竞争的保障了”。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中有四类人员的激励值得人们重视,一是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二是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三是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四是对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国内专家和学者们一直十分重视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最近几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研究开发在企业率的地位日益提高.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问题也愈来愈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我们对同样重要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激励似乎重视得不够,尤其是对后者。  相似文献   

18.
《企业管理(北京)》2004,(6):109-109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在饮料业界,“旭日升”速升速落的发展历程是带有一定传奇色彩的故事。然而——段恒中,这位历经“旭日升”变故的掌舵者,河北旭日集团董事长断然不会想到:旭日升竟然会成中国茶饮料的悲情“先驱”。  相似文献   

19.
体系只能有效满足某些目标 传统看法认为,组织似乎总对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不满意.为了更好地了解组织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与实践,麦尔希尔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在2002年5月对北美300多家跨行业的大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82%)参与调查的公司指出他们的绩效管理体系有效地达到了所期望的成效,至少是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比较流行的管理思维是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扁平化管理等等,一打开管理杂志,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概念.中国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同睡狮,一醒过来就开始补充"管理"的能量,每个企业都在想尽千方百计,希望把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希望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保持100%的忠诚,使出200%的力气,为企业创造价值,希望投入的每一分资本都产生成百上千的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