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保制度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依赖、低保对象隐性收入难以核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就业救助政策,健全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提高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目前,长沙的低保制度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仍存在消极的救助取向、平均式的救助标准、配套政策的负激励效应以及管理监督体系不健全等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索改革,通过采取积极的福利政策、制定科学的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助和差异救助、建立健全低保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等积极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3.
孙月蓉 《经济师》2011,(5):201-20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在我省资源转型综合改革阶段,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功能。比较山西省与全国及兄弟省份最低生活保障的平均标准及投入比例,分析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条件。对山西省提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财政投入,通过采取积极的福利政策、制定科学的保障标准,推行分类施助和差异救助、建立健全低保制度的管理监督体系等积极措施,更好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4.
农村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缓解农村贫困的两种手段,在遏制农村贫困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关于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泽库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仍存在牧民对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认识的偏差、家庭收入难以核实、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现有低保标准低以及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应做好对农村低保、扶贫开发对象的动态管理,继续整合扶贫和民政低保资源,锁定交叉对象分步骤实施扶持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和制度及其变迁,特别是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反映出社会理念的进步和制度水平的提高。针对国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选择了五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应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定位、农村低保应该处理好与自立脱贫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设立合理的农村低保基准线。  相似文献   

6.
张瑶 《时代经贸》2020,(12):95-97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7] 19 号)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低保覆盖的人数与范围逐年增加,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为农村地区贫困居民提供了 最低生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低保对象认定不合理、标准制定偏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河南X县为例,调查X 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完善X县 农村低保政策,推进农村低保惠民政策顺利和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
李唤儿 《经济师》2014,(1):185-187
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了初步建立、稳定推进、法制化建设三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保障人数、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和中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特点。但是,与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相比较,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标准低、经费不足与筹资机制的平均主义、确定对象程序的不规范、少数低保家庭的政策依赖等问题,提出从拓宽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低保范围、标准和加强政府监督,程序规范化、积极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完善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低保制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低生活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保障改革只是注重了对城市社会保障从传统的“大包大揽”方式的收缩性改革,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却缺少实质性的进展,这不利于我国二元经济格局的有效改善,也不利有效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不同程度地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在此背景下,研究和探索农村低保,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对家庭人…  相似文献   

9.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4):51-5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低保”人群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处境可能更加困难,贫困群体的数量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例如长期福利依赖和隐性就业问题等,已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与低保对象就业决策的关系,以防止长期依赖和社会排斥,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但对福建省4个山区的实地调查表明,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仍存在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激励不相客、资金难以落实、低保标准偏低等诸多明显缺陷,而其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政府责任的缺位.因此,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首先应当明确政府在该项制度建构中的主导责任,并在此前提下从资金投入、激励监督、保障水平以及甄别标准等方面寻求政策矫正与机制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了初步建立、稳定推进、法制化建设三个阶段,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了保障标准提高、保障人数增加和范围扩大、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构建综合性救助体系和分类施保模式初步形成的五个特点。但是,与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相比较,从山西省近年财政收入的连续增长的角度分析,山西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存在着保障水平较低、低保经费不足与筹资机制的平均主义并存、确定对象程序需进一步规范、少数低保家庭的政策依赖等问题,提出从拓宽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低保范围和标准、加强政府监督和程序规范化、积极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完善山西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2007年之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是制度还是存在着种种缺失和局限。因此,有必要借鉴发展型社会政策以突破传统社会政策的局限,从政策价值体系、政策制定、政策内容和政策的行动系统等方面寻找完善优化广西农村低保政策的新的理念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的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缓解贫困问题的两项重要社会政策。文章在对两项制度的政策内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之上,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和政策理论内涵的微观层面重点探讨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制度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积极的反贫困效应。同时,通过对两项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探析,重点从三个方面对精准扶贫和农村低保制度在今后的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中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贫困市民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低保制度的就业负激励问题日益凸显。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就业补贴政策,并对当前就业补贴政策中的比例系数进行适当调整,可有效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积极性,激励其提高收入水平、摆脱贫困状态。因此,应加快改革差额补贴救助制度,调整就业补贴政策,构建综合救助体系,完善最低保障退出机制,多渠道提升受助者就业能力及意愿。  相似文献   

15.
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工作中存在着城乡分割,法律制度和组织保障缺乏,资金不足,标准确定困难等问题。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来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制定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制度和建立健全有关机构,建立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和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杨巍巍 《时代经贸》2013,(20):190-190,192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自1999年,我国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享受城镇低保的居民基本摆脱了贫困的生活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类似发达国家福利依赖的现象,即低保制度“养懒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低保福利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低保福利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的最后安全网。自1999年,我国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享受城镇低保的居民基本摆脱了贫困的生活状态。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类似发达国家福利依赖的现象,即低保制度“养懒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低保福利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低保福利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作为低保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区对于低保线的测算方法和调整机制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地区间低保制度运行效率的差异以及政策保障效力同最低生活需求的不对等。文章基于社会人群个体对最低生活福利效用的主观评价,按照主观贫困线(SPL)的研究思路,对当期潞城市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调差统计,并使用交叉法测算出可以作为浮动上限的低保标准。研究结果显示,SPL方法确定的低保标准略高于真实水平,而相比其他方法能够更全面的涵盖贫困人群个体的福利效用评价。这就为地方政府制定一条更加贴近困难群众的生活福利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目前,中国的城乡低保制度存在着资金筹集主体缺位,基层政府财政亏损严重,管理难度大等现象及一些具体的制度运行问题。应切实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低保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实现城乡低保制度一体化。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工作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农村贫困、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低保制度依然存在着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覆盖面有限、救助经费不足、保障标准过低、立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社会救助制度所倡导的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快农村救助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缓解贫困、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