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武 《上海经济》2018,(4):56-70
文章首先通过选取合适的测度指标分析并比较了历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发现两者呈现相伴扩大的趋势;然后采用JJ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目前确实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作用在逐步减弱;最后通过劳动力就业对城、乡居民各自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度的测算和比较等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城乡两地区存在的现实情况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了条件,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在长远内仍然可以有效发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联系实际情况对结论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变,在选择取向、价值标准、角色关系、角色评价上都已接近或达到现代人的特征,但在行为动机上还不符合现代人特征。目前,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并存、保守思想与激进意识同在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人情味加重、更注重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成为大学生价值取向中的明显特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来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极其迫切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价值观指导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判断、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它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对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必然受到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决定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目前实施的自主创新、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或者利益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世界观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雷锋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他的世界观就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贪官污吏把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他的世界观就是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共产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华 《特区经济》2006,(12):138-139
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渠道。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目前越南建设新农村的进程正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问题,如:教育的质量水平还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较差、落后的社会心理、小农户生产性的意识等等。笔者深入分析越南农村劳动素质的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如: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硬条件"以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秦玲 《改革与开放》2013,(17):28-29
经济法价值取向作为经济法实践的指导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整体的价值追求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也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则应构建一个以公平为主、效率兼顾、个体、集体、国家利益相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价值导向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价值取向作为经济法实践的指导思想,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有一个整体的价值追求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也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体系。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则应构建一个以公平为主、效率兼顾、个体、集体、国家利益相统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价值导向的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9.
韩留富 《乡镇经济》2009,25(12):34-36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在国家就业体系、劳动者权益保护、就业服务和法规救助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歧视性政策,阻碍着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造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状态重建的H-T模型,并应用计量方法对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户资金可获得性、改善农村信息来源条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利于拓宽非农业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均衡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