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会计造假 1.会计造假的内涵。会计造假,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决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所谓虚假财务报告,美国的Jack C.Robertson(1998)认为,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通过舞弊和“虚构交易”,对他人产生严重误导的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2.
一、会计造假1.会计造假的内涵。会计造假,即通常所说的企业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误导决策者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所谓虚假财务报告,美国的Jack C.Robertson(1998)认为,虚假的财务报告是指通过舞弊和虚构交易,对他人产生严重误导的财务报告。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足以使信息使用者改变原来的决策,致使他们做出错误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为防范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及监管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认为委托代理制度下所派生的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而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应从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与虚假财务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昌仕 《企业经济》2003,(6):188-189
一、公司治理结构缺陷是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银广厦”、“麦科特”、“ST生态”等绩优神话的破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假问题成了社会公众注目的焦点。至于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原因,有人认为,经理人的利益追逐是根本,这种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可以说,虚假财务报告的出现源于造假者的自利动机,但根本上的原因还是制度上的。作为会计造假者的经理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经济人特性,经济人的这种特性主要源于自利的动机,而经济人自利的动机又主要源于不合理的制度结构,因为一定的经济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  相似文献   

6.
黄薷萩 《中外企业家》2014,(3):157-157,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仍不容乐观。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应接不暇,极大的损害了投资者信心,损害了证券市场的公平性,因此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在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治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擎 《财会通讯》2005,(7):F002-F002
朱国泓博士的《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是迄今为止我国学术界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一本专著。主要突破与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落巢穴。该书在国内首次将上市公司故意编制和披露虚假财务报告信息的行为定性为财务报告舞弊,并对其原因及其治理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不太乐观,主要表现为虚假财务报告认定难、责任主体过错认定难、因果关系认定难、损害事实认定难。要使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责任认定难顺利解决,笔者认为,必须借鉴美国的经验引入法务会计进行诉讼支持。本文界定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并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认定、责任主体过错的认定、投资损失的计算、因果关系的证明四个方面探讨了法务会计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民事诉讼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假或漏列,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凡是故意或有预谋的违反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的行为都属于财务造假,由于重大疏忽或过失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包括在内。在现有的资本市场制度下,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一般说来,我国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包括:虚构交易事实、利用收入造假、不恰当地应用会计准则披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注册会计师协同舞弊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本文提出建立虚假报告赔偿准备金制度,并对虚假报告赔偿准备金制度的含义、实施的可行性及操作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财务报告日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使财务报表编制遵循客观、及时、重要、相关性的原则,有必要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及产生虚假信息的原因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审计动态     
江西省审计厅一课题入选《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以余先仕副厅长为课题组长的课题《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被中国审计学会选为演讲论文。6月14日,课题组的2位代表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了中国审计学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虚假财务报告审计与监管论坛》研讨会。课题发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  相似文献   

14.
股票市场利益主体会计造假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现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虚假招股说明、虚假报表、虚假配股报告等等会计造假现象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5.
虚假财务报告及其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文章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虚假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文章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虚假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文章从虚假财务报告的表现形式入手,论述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愈来愈引起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治理会计造假,克服会计诚信危机,重建会计信用体系,已成为一致呼声和十分紧迫的任务。国有粮食企业受其行业特点决定,其会计造假表现独特。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经营具有政策性和商业性共存的特点,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这就使粮食企业会计造假的危害性更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的损失更直接。如果说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是企图从心理上误导投资者,那么制作假帐的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者则是直…  相似文献   

19.
邱林 《中国审计》2005,(5):45-47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信息行为主体伪造、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为特定利益团体或个人谋求不当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会计造假是一种国际性现象,在西方国家也并非新鲜事,在美国也已相当突出。会计造假的历史相当悠久并延续至今。英国1720年的南海公司事件、美国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都是会计造假引起的社会经济后果的典型案例。199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利维特就已对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造假表十分担忧,并揭露了会计造假的各种常见手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触目惊心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主要是指以财务报告为载体的各种财务报表及其附属说明书、附属的各种证明文件,还有上市公司发布的相关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临时公告等信息。近年来,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粉饰、虚假、失真呈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会计信息“造假”愈演愈烈,对投资者信心和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从最开始的“安然”、“安达信”到后来冒出的“世通”、“施乐”,直至最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对“可口可乐”进行的调查,令行家及社会人士大跌眼镜。联系到我国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