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惠茗 《特区经济》2023,(12):56-60
在运用熵权法评估30个省产业绿色转型程度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动态面板并运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异质性效应,结果得出:第一,2005—2017年,命令强制型环境规制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产业绿色转型的效应呈现正“U”型曲线特征,且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越过拐点值;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产业绿色转型效应为倒“U”型,我国各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水平具有累积性,滞后一期的产业绿色转型程度对当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绿色转型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命令强制性环境规制有效促进了中东部经济生态化发展,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了西部经济生态化,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生态化。  相似文献   

2.
林秀梅  关帅 《南方经济》2020,39(11):99-115
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打破资源和环境的诅咒,是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现有对环境规制如何影响经济结构转型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间经济增长竞争引致的环境规制互动行为,进而导致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基于政府竞争视角,借助两区制空间Durbin模型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策略互动行为进行检验,随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与传导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标尺竞争机制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存在相互模仿行为,即邻近地区降低环境规制强度,本地区亦会相应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彰显出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特征;环境规制未能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互动行为不利于邻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的均衡化发展;环境规制有效推动本地产业高度化进程,且地区间环境规制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产业高度化发展;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互动行为削弱了要素配置效率,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同时,环境规制激发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因此,引导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良性竞争,有效发挥环境规制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3.
运用VAR模型对陕西省1978—2012年城镇化、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在滞后两期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在滞后一期时,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和产业结构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9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我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发现:(1)环境规制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和质,但未促进代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泰尔指数;(2)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自然资源异质性,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面对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时,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表现更差;(3)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样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东部发达城市在强环境规制条件下能够快速反应,以产业结构升级应对污染治理要求,而中西部城市受限于自身发展基础,较难快速完成这一目标;(4)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主要有倒逼技术进步和外商投资两条,利用数据实证检验了这两条路径,为“波特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验证了与“污染避难所”相对的另一种观点。最后,从环境政策制定者、响应者两方出发,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蓝琦  罗丹 《科技和产业》2022,22(8):289-293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促进云南省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走绿色发展战略也是国家推动生态文明的关键。构建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计量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08—2019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激励作用并不确定;环境规制并不利于云南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环境规制对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中具有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6.
FDI质量视角下,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黄河流域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首先,揭示三者影响机理;其次,实证检验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中介效应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最后,通过非线性模型,理清FDI质量的中介效应实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通过FDI质量的中介效应阻碍产业结构优化,环境规制与FDI质量之间存在U形关系。因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对FDI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崔百灵 《科技和产业》2023,23(20):86-91
为分析碳排放、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等方面的影响机制,选取2010-2019年度全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为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样本数据,建立碳排放、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三方面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分析与预测方差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三者之间,两两具有双向作用,但作用大小并不相同。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环境规制力度,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会进一步加强,碳排放量也将有效降低,另外,环境规制强度的改变也会对产业结构的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是解决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恶化两难困境的重要工具,环境规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政策制定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运用非线性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非线性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探讨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U 型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加快发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门槛检验结果发现,存在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由抑制转为促进,又转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长期协整的分布滞后模型和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度量广东省城镇居民1978-2006年预防性储蓄、投资与消费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当期消费与滞后一期的消费、当期收入、当期实际利率、当期和滞后一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短期内不确定性因素与消费呈负相关,预防性储蓄和投资行为的逐步加强抵消了由于利率的下调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短期内各影响因素都会发生波动使得模型偏离长期均衡状态,但只是程度较小的暂时性偏离。  相似文献   

10.
郭丽  邵琪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45-150
当前经济背景下,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选取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在影响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存在以海洋科技创新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实现电力市场供求动态均衡一直以来是国家发展追求的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运用VAR模型探讨2004~2015年每季度电源投资、电力消费与工业化增速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当期电源投资受电力消费与工业化增速的前期影响显著;电力消费受自身滞后一期与工业化增速当期值的显著影响,而不受电源投资当期与前期值的影响。今后电力投资企业应加大对电网的投入,政府需结合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优化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释放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蒋长流  司怀涛 《上海经济》1990,(收录汇总):24-36
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各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部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创新补偿效应”,环境规制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使工业部门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数字经济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能够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另外,调节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还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降低环境规制对传统工业产业的负向影响,不断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部门的经济占比。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门槛水平下,环境规制和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绿色信贷是我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但在我国“浅绿”的发展背景下,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仍具争议。考虑到行政手段对缓解市场失灵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环境规制与绿色信贷协同作用为视角,分析并验证了环境规制对绿色信贷执行效力的影响。本文选取2012—2019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效应模型,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对绿色信贷与企业环境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绿色信贷的执行效力在环境规制强弱地区的表现不一,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时,绿色信贷会抑制企业环境投资,但在环境规制越过门槛值后,绿色信贷开始显著促进企业环境投资,可见政府规制对于绿色信贷效力的发挥尤为重要;机制检验表明,在较高环境规制水平的区间内,绿色信贷会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与提升投资效率的渠道促进企业环境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绿色信贷执行效力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与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且地区环境规制的高水平更易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价值的双赢。这些结论为绿色信贷与环境规制的协同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选择银行对非金融企业贷款额的变动衡量预算软约束导致的信贷膨胀程度,实证研究了预算软约束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到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预算软约束当期变量与滞后一期变量对银行体系有显著影响,当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滞后一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减少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一个核心因素。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如何促进、多大程度上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环境规制通过哪些路径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西部地区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8年-2014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联立方程模型的构建,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倒逼机制和空间异质性,即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部效应最明显,东部次之,西部效应不明显。因此,从全国的角度来讲,国家应采取科学合理的环境经济手段,适当提高环境规制程度,发挥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从区域的角度来讲,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其最大效用,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基于HOV模型,本文利用2004~2010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呈"U"型,现在我国仍处在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将降低竞争力,"波特效应"还不显著;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负面影响逐步降低,这主要是由我国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特点决定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能够制定合理科学的环境政策,实现环境规制与竞争力良性循环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产分割、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框架内,把国际生产分割进行内生化处理,揭示了在国际生产分割条件下,东道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3~2008年的工业行业数据,本文使用了面板数据联立模型实证考察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生产率水平提高1%,则技能升级提高0.277%;技能升级提高1%,会在当期使生产率水平提高0.111%,滞后一期使生产率水平提高0.310%。  相似文献   

20.
卢新德  刘小明  刘长美 《山东经济》2010,26(1):86-90,116
近年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呈现逐年加强之势,并对经济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逐渐加强,环境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本文对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实际利用FDI两个样本数列进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ECM,试图说明我国的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规制和FDI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在滞后四期时环境规制是FDI的格兰杰原因;在短期动态变化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每增加1亿元,我国FDI增加0.9726亿美元。最后笔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