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分析股权的转让价格,发现样本公司的平均转让价格高于净资产价值近12%。同时对影响转让价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股权转让比例和流通股比例的上升,转让价格也随之上升,转让溢价高低与企业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成反向变动,与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成正向变动。  相似文献   

2.
集中的股权结构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股权集中的情形下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占小股东利益,无偿占用上市公司资源.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这种大股东侵害行为最为常见.控制权私有收益来源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它是通过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票权和经营权的控制来实现的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的投票权和经营权的合理分布 因此,公司治理与控制权私有收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考察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会引起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机制对非效率投资具有显著的治理效果。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越大,企业越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股权制衡和独立董事人数的增加,有助于降低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的过度投资;高管薪酬能显著缓解控制权私有收益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内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并从委托代理、利益攫取两方面评述控制权与私有收益的关系,对大宗股权交易溢价法、大小宗股权交易差异法等测量方法进行分析,以找出适用我国股份企业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测量方法,为探讨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理论现状和测量方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文忠  杨兴全 《新疆财经》2012,(3):29-37,68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2004年-2007年度非流通股交易发生控制权转移公司为样本,基于投资者保护角度研究金字塔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研究发现,两权分高度、金字塔结构控制层级、控制链条及其复杂程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显著正相关,金字塔结构实质上成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传送带;进一步检验发现,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在降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同时,还能抑制金字塔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李善民  叶会 《南方经济》2007,(12):54-62
本文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建立了代理环境下规模经济驱动的企业并购过程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规模经济驱动的兼并活动与产品市场需求正相关;收购公司管理者较大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和业绩报酬敏感性使实际的兼并过程更快发生,目标公司管理者较大的私有收益会推迟兼并过程的发生;收购公司在合并企业的所有权份额与收购公司管理者的私有收益负相关,与业绩敏感性正相关.最后,模型还得出了与经验结论较为一致的公告超常收益的变动.  相似文献   

7.
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其主要目的在于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目前我国关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研究较少,而且现有文献中使用的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方法也存在一定不足。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关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不同度量方法,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分析及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国ST公司现象之谜。分析表明,原因在于ST制度所刺激的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而这种控制权能够给控股者带来私有收益。现有文献没有对控制权竞争者如何参与竞争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竞争才能展开提供足够的证明,而本文试图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成长性是企业资本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对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选取的成长性衡量指标不同。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投资机会集作为成长性的替代变量,研究了成长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长性越高,企业的负债水平越低,支持了代理成本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也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新兴市场.在实现由股权分置到全流通的历史变革后.适度有效地抑制控制权的私人收益既能激励控股股东控股.又不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降低市场机制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张维迎教授提出的“控制权损失不可补偿性假说”,在此基础上指出,由于控制权收益的存在及其诸多特性,国有企业并购面临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巨大阻力。因此,行政力量介入国有企业并购的过程是必需的,但行政力量介入国有企业并购只能以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内涵、控制权私人收益引发的治理后果、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度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权私人收益的防范等几个方面对控制权私人收益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及其对我国公司治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如何保持其持续稳定的成长已成为一核心问题,而近些年来较大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也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中,因此文章利用2008—2012年中小板131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将高管-员工绝对薪酬差距及以薪酬分位数比率来衡量的差距不公平性同时纳入研究体系,探究高管—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以及高管控制权对二者关系所产生的作用。文章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注重其激励作用的同时兼顾公平性,并应避免高管控制权在此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健 《山东经济》2011,(4):54-58
从动态角度探讨了存在控制权收益下,国有企业的代理问题中,在缺乏外部监督下,经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发挥。对地方官员也做了类似结论。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根据业绩给予物质奖励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晋升的激励方式成为标准的激励方式。对晋升锦标赛的讨论不同于以往文献所着重的,把影响代理人业绩的共同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过滤掉的角度,而是从动态的和事后期权式激励的角度来讨论晋升锦标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38家湖南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9年的财务数据来研究公司营运能力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公司营运能力对企业成长性有正向作用,由此得出提高公司营运能力,将有助于保持企业的成长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生物制药行业作为全球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投资机构的关注。文章根据此类上市公司特点,我们从营运能力,创新能力,现金流运作能力,风险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等各个方面建立含有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成长性评价体系,并用SPSS软件和因子分析法分析30家上市公司成长性,并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新建议从而提升成长性。  相似文献   

17.
郭海星  万迪昉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107-110
文章以中国制度环境为背景,研究了国有企业的收购与反收购动机。通过构建企业收购与反收购模型,考察了管理者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并购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政府干预补偿了管理者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则管理者越有动机进行反收购;如果政府干预降低了控制权私人收益,则管理者没有反收购动机。模型还发现管理者持股比率、公司规模、自然世界状态均对企业并购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市盈率是否能够反映其未来成长性和风险性信息,进而为投资者评估投资价值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检验成长性与市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未来成长性表现在市盈率与公司的增长性和净利润收现比成显著正相关;投资者的投机意图较为明显,对于业绩波动性较大的公司有所偏好。最后对长期稳健投资者及浙江中小板公司管理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化进程、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环境是影响我国高管薪酬契约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市场化进程为背景,检验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市场化进程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隐性薪酬契约普遍缺乏有效设计和监督,企业上期绩效与本期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负相关;随着市场化进程深入,民营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缓解,并且当民营企业高管权力较大时,市场化进程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企业绩效与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但是上述关系在国有企业中并未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检验发现,市场化改革促使企业绩效和高管现金薪酬之间的相关性不断提高。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市场力量在提高高管薪酬契约激励有效性时发挥的作用及遇到的困难,为抑制国企高管过度隐性私有收益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