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朱根 《上海改革》2003,(12):60-64
利用中心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的创新都市圈体制与政策,是日本城市化中重要经验之一,它对我国经济变革和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整合具有借鉴意义。上海要以创新的知识理念带动城市生产力的提高,以激励创新和保障创新的价值理念作为长三角都市圈和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应对资源约束、产业升级压力的必然选择.安徽省域经济紧邻长三角经济区,在多方面与长三角经济区具有互补性,是泛长三角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圈一带"空间结构,即合肥都市圈、沿江城市带,可以优化安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使其融入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长三角与珠三角正在形成中国的两个最大的都市圈,但这两个都市圈类型很不一样。 一、长三角都市圈是城市功能互补的都市圈 长三角经济圈以上海为核心,囊括江苏、浙江的14个城市,是我国区位竞争力最高的经济圈,目前正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未来10年内将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区和新型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都市圈以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全面深化阶段。今年1月,《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加强宁波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协调联动。宁波作为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和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发挥自身制造业优势,提升与上海的产业协同  相似文献   

5.
产业同构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恶性竞争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长三角各城市随着与上海工业相似程度的变化,经历了产业集聚效应和恶性竞争效应交替占优的不同阶段,长三角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减少产业同构,而且要进一步提升同构化程度,同时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创新投入和品牌竞争氛围,这样的产业结构会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限制恶性竞争行为,更有利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具有强力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省际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是南京都市圈产业协同的“小样本”。文章首先分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产业发展圈层;最后基于中心城市与汊河、南谯、博望等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优化产业链布局、培育链主生态、发展飞地经济、强化供应链建设的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主要城市产业发展的区域定位和协调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日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三角就曾进行过建立上海经济区的尝试,但失败了。但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核心的圈域经济理念却一直红火到了现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将城市化列为新世纪中国的第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考虑世界产业演变发展与上海产业体系形成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向全球发展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吸收世界大公司落户上海,还应注意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上海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上海产业体系和长三角其他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关系,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2005,(10):18-22
一、“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发展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发展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上海为首的“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江苏、浙江)的崛起。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圈,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也是发展最快的城市群和经济区,2004年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中国GDP的21.6%,外贸出口总额的34.9%,利用外资总额的48%。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扩大,泛“长三角”经济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也基本形成。这是中国经济中未来最充满活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加快培育和发展硬核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内涵的不断丰富,长三角地区硬核产业领域的“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进入新阶段。基于长三角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集聚发展态势,通过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引领资金链的全产业链布局,合力共建以产业集群为牵引的现代产业体系,此举符合我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的底层逻辑。当前实践证明,建立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长三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至关重要,其背后也离不开创新、金融、园区、数字经济等驱动因素的支撑。因此,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转型发展的机遇,本文将围绕产业创新相关要素开展论述,聚焦分析硬核产业的集聚发展规律,探讨深化区域创新合作的方式,提升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邵军  杨明华  花俊 《开发研究》2005,(5):108-110
本文在对地缘经济的概念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地缘经济关系评价的一种方法———空间分析,并利用这种测评方法对南京在“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中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在“长三角”中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严峻,与上海、杭州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而在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地缘经济关系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三角就曾进行过建立“上海经济区”的尝试,但失败了。但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核心的圈域经济理念却一直红火到了现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教授将“城市化”列为新世纪中国的第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  顾江 《特区经济》2009,(4):42-44
与我国经济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城市群的地位相比,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基于比较经济学的视角,本文分析了阻碍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该地区发展文化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如丰富的文化资源、发达的经济基础、高校资源密集、文化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等。最后针对主要障碍和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加快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基地,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的特征性事实为基础,从动态视角分析研究2002、2006、2010年上海、浙江等地27个细分产业转移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该区域集聚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部分省市集聚水平正在降低,上海制造业向高技术含量、高创新效率方向发展,在其产业转移中,高消耗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浙江主要承接对象,长三角存在集聚特点。最后笔者从资源配置、环境改善及产业发展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与上海产业发展战略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速,经济 实力大幅增加,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为长三角经济发展作 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是,目前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上海在长三 角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另一个是长三角地区产业 结构趋同。第一个问题具体表现为长三角其它城市与 上海经济水平的迅速接近。改革发放之初的1978年, 南京市的人均GDP与上海最接近,但也只有上海的34%  相似文献   

17.
李亭 《改革与开放》2014,(17):16-18
中小城市群的发展是我国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的重要载体,而县域经济作为中小城市群的主要后备力量,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发达县域,突破当下县域体制,融入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将会提高其城市化的规模。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背景,以全国百强县邹平县的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在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要素不足的发展现状下,融入都市圈这一区域大环境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找到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创新发展决定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茆辰  张光明 《改革与战略》2009,25(1):150-153
立足长三角创新发展这一主线,以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官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关联为理论基础,提炼出都市圈、高新区和产业链这三者作为考量长三角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并通过OLS法分析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联及其对长三角创新发展的相关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引申出相关区域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产业同构向产业分工深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从1990年代开始,浦东的开发开放掀起了国际产业向长三角转移的浪潮,外商投资不仅加速了长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进程,而且长三角交通、信息和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的便利。长三角以上海为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中心,其他区域为发展腹地的产业分工模式正在形成。长三角地区正在逐步强化区域产业结构特色,长三角产业分工深化为长三角的合作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差别化竞争格局,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世博会在构筑统一的市场、拓展与整合服务系统、加强创新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成本效应、品牌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效应、制度效应,提出了长三角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展与整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