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意产业园区产业生态链构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迈进,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然而我国大部分创意产业园区在建设初期缺乏整体规划,园区产业链结构单一,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共生共荣的生态圈。针对我国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构建问题,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以及产业链基本理论。对我国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生态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工业园区为集聚平台,可为中小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大批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产生较强的内部规模效应。本文对常德市科技产业园区中小工业企业的现状、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了探讨,并对促进常德市科技产业园区中小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开始创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现在,吉林省总共有各级各类开发区105家。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是吉林省今后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可以迅速推进和带动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向各类园区集中,实现吉林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目前吉林省工业集中区、产业园区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发展目标而设立的特殊环境区位,是二战后许多国家为发展经济和改善城市布局而开发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实际上,园区就是产业集群地.经济园区就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群集大量企业,以产业群集聚或产业链耦合为基础,吸纳生产要素集中投入从而形成区内经济增长乘数效应的一类经济组织.工业园区是经济园区的一种.是政府合理布局工业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企业的集聚,以发挥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江阴市人均耕地仅0.5亩,是一典型的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如何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江阴市在国土资源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江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向园区集中江阴市是全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度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布局,造成了土地资源的较大浪费…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园区经济效应已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国内外产业园区发展成功案例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以汤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黑龙江省伊春市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推动,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速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带动伊春整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回顾了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历史,着重讨论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动效应,指出工业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双赢博弈。结合杭州基于工业遗产保护建立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工业集中、土地集约和产业集聚,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增强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南通市在乡镇、民营经济工作实践中.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促使乡镇工业园区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提升,已成为全市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实践证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扎实有效地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  相似文献   

9.
一、古城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为依托园区办工业,丹东市元宝区于2002年11月规划、建设了古城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57户,(已投产50户,在建7户),其中已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18户,在建的7户企业投产后均可达到规模以上水平;园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户,其中:国家级1户,省级3户.园区内现已投产的企业资产总额达11亿元,是全区原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近3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小企业》2001,(5):24-27
按照上海“十五”计划,将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上海将成为国内外民间资本发展科技含量比较高、劳动比较密集、附加值比较大的都市型工业首选之地。为了抓住机遇,今年年初市经委提出,通过市区联手,盘活工业国有资产存量,形成新的生产力,使都市型工业及园区成为提高上海综合竞争力,体现经济活力的重要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一、新发展开发园区的情况新发展开发园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外高桥保税区南块3平方公里土地,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发区。该开发园区的主要功能是进出口贸易、仓储分拨、保税市场交易、出口加工四大功能。目前已经封关开发土地为2.18平方公里,主要有区内市政道路7条,长度14.3公里,种植绿化5.4万平方米。仅新发展有限公司自己建造的,就有商贸、商办楼及工业厂房25万平方米,雨水泵站1座,变配电站15座,市政道路路灯500盏等。截止目前为止,世界各名优企业来本园区投资的有20多家,区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大的制糖企业──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糖),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向蔗糖产业生态园区目标大步迈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业生态园区是世界最新的产业发展模式。1997年以来,美国在建的工业生态园区有15个,加拿大、荷兰、奥地利等国也有类似的计划。所谓工业生态园区,是通过组织间(项目间)的合作,使资源利用最优化,环境污染最小化,整体效益最大化。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宗旨是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美化环境。  一、贵糖产业生态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经省政府同意,在原有25家南北共建园区的基础上,我省近日又批准设立了“上海西郊工业园区东台工业园”和“丹徒经济开发区赣榆工业园”两家南北共建园区,全省南北共建园区已达27家。  相似文献   

14.
王霞 《企业研究》2007,(1):29-31
园区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我国各地纷纷以资源、骨干企业、品牌为主题的各类园区作为载体,大力推动产业积聚,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企业向园区聚集,主导产业向产业配套和产业链接方向发展。郑州市把”工业兴市,园区兴工”作为经济发展方针,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长期不懈地抓园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内涵及形成的时代背景入手,详尽剖析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的内外因和动力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市工业布局演变探讨——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工业化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近几年来.大城市圈的逐步形成与工业的园区化成为城市工业布局最鲜明的特征。随着带有新经济、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创意经济特色的新型都市工业的出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形成新的互动机制。上海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又是新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它的工业布局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城市工业布局的发展趋向,以上海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究报告》2005,(8):20-26
在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进程之中,我国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区,包括广西贵港(制糖)、广东南海、包头(铝业)、新疆石河子(造纸)、长沙黄兴、鲁北(化工)、天津泰达等,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了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打造出新型工业化及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树立了循环经济典范。  相似文献   

18.
一、重庆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园区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工业园区等多种园区形态,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所谓工业园区,是指根据地方工业发展水平,为发展区域(国家)经济,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集中配套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重庆的园区经济效果显著。据统计,重庆市70%的CDP增加值由各种经济开发园区贡献,经济开发园区被形象地称为重庆的“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19.
现有工业用地更新重视工业景观的保护利用,忽略了附着在工业用地上企业网络的演化。通过北京市西城区普天德胜科技园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工业用地更新基础上园区企业横纵向网络的演化过程,并发现延续下的企业网络对新入驻的同类型企业有一定吸引力,但吸引力有限。区位和租金仍是企业入驻的核心考虑因素。提出需要重视工业用地更新后企业网络的继承延续,推动工业用地更新后形成各类园区孵化所需的“制度厚实”,促进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春玲 《企业导报》2012,(13):102-103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共有八种类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存在重复建设严重、产业定位不清、缺乏文化特色、品牌效应未彰显等问题。加强规划,建立准入退出机制,避免重复建设;有文化特色,形成品牌效应,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产业链等是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