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颁布,使得我国在物权保护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物权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物权的优先效力与债权的优先性的冲突规则,在司法实务中,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权和其他民事权利之中如何确认其权利的效力,直接决定着权利主体的利益.通过对这些的问题论述及解决,旨在能为我国在今后的有关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静 《魅力中国》2014,(5):333-333
物权是大陆法系才有的概念,是指权利人在排除他人一切干涉下对物的支配权;在英美法系中,没有物权这一说法,这里的物权主要是指财产权。我国的法律体系对物权的保护,在行政法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行政违规和政府权力滥用的情况进行规避,保护物权的实现。本问探讨的是大陆法系中物权的行政法保护与规避问题,从物权的行政法保护基本涵义入手,以物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为切入点,对物权进行相应规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物权的行政法保护与规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财产法理论认为,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性质完全不同,两者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实际上,财产分为2类:一是只有私益性、没有公益性的财产,二是既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的财产。对于第一类,物权和债权具有绝对的区别,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第二类,物权和债权只是权利人的直接支配性大小有差异,物权的直接支配性大,债权的小。同样,某标的物的物权主体具有惟一性的理论,只适用于第一类;对于第二类,一个标的物的物权主体有两个或多个,一般包括私人主体和公共主体,共同拥有该标的物100%的直接支配性。直接支配性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大小变化以及物权与债权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了一种实现财产权利合理分配、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调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玥 《中国经贸》2012,(14):194-194
国家的税收征收活动以权力作为保障,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是国家税收权利(以下简称国家税权),其中的债权和物权则是探究税收存在和发展原理的两个突破口。基于这种对税收的认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有利于开创税收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6月26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三审时,包括石广生在内的部分委员建议将物权法交付全民讨论,以"集国人智慧,成伟大法典"。7月10日,全国人大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面向全国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由此,踏着民主政治和民主立法的步伐,物权法立法讨论成了一场全民大合唱,随着物权法的立法进程和实施,包括私人物权在内的各类物权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为此,本刊组织了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解读这部法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了给付不当得利的基本概念,制度价值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从给付型不当得利角度分四种情形探讨了物权行为与给付不当得利的关系即由于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使得债权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时出卖人的所有权请求权转化为不当得利请求权,从而极大地扩充了给付不当得利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10月施行。《物权法》中,对银行债权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体现在担保物权部分。相比较《担保法》而言,《物权法》在担保物权的规定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银行债权保护将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银行又该如何应对?笔者通过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刘蘅 《魅力中国》2011,(14):158-158
物权行为理论自德国历史法学派创始人萨维尼创立以来,深受德国法学界重视,并为《德国民法典》所采纳。中国的民法理论和民事立法,都继受了德国民法所创设的法律行为概念,但在“物权行为”的存废问题上,则有不同的学说观点。本文首先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基本理论出发,深入剖析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提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相对化,指出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局限性是可以克服的,物权行为有其存在的制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丁关良 《改革》2004,(3):66-71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两类,本文从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概念入手,首先研究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其次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与债权性质之九方面差异进行深入研究,从中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承包法》重点和核心是调整和规范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达到真正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利用权。  相似文献   

12.
王轶妮 《魅力中国》2011,(5):145-145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权变动中的信息成本起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信息成本的出现对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自身会选择一种制度,使得在社会总体条件下保持信息成本的最低化,在更好的法律出现以前,公示、公信原则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认为“虚无党”是个包容很广的泛化概念.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欠妥之处.文章从梳理清末论述“虚无党”的文献入手,展现其作为泛化概念的实际状况,辨析当时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受日本影响的具体情形,最终得出结论:泛化概念只是“虚无党”的一个义项,不能涵盖“虚无党”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干旱与旱灾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与旱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本文对干旱、旱灾的概念及其区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并对干旱进行了分类 ,对每一种干旱类型的内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杨浩 《黑河学刊》2012,(4):59-60
无论是在古典文献中,还是在民族信仰等现实生活中,“天”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对四书原文中“天”概念的诠释则尽力褪去那种超意志的天以及信仰之天的色彩。在这种转变向度的、转变经文原有内涵的诠释过程中,“天”的概念也自然被另一个在此诠释角度上意义相同的概念“理’’所代替。以“理”释“天”生动体现了朱予理学思想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6.
2007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明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如今该法已经实施近一年半了,法律规则的合理性不仅要受到法理逻辑的论证,更要接受来自实践的检验.2009年中央农村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权利如何利用及其收益在本质上决定于权利的属性.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属性,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认识应该区分具体情况为物权性质或债权性质,而不能一概而论,并有待在<物权法>的司法解释中将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的聚宝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利益的兼顾。自然资源自治权来源于宪法、法律的授予,但资源自治权的行使受限于我国对自然资源物权的总体配置,民族地区资源自治权的实现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立法变通权和规范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权等相关法律,并赋予自治机关一定范围内的自然资源行政特许权;还应健全中国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国家对民族地方的经济扶持制度,加强国家对自然资源自治权行使过程的监督,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军 《特区经济》2010,(3):228-230
优先权规则是为解决权利冲突而设定的。在现代动产担保交易法中,优先权规则旨在通过鼓励贷款来促进商业发展。在现代经济融资中,只有明确的优先权规则才能鼓励贷款来促进商业的发展。我国应该确立一套完备的优先权规则,而不是将优先权规则分散地规定在其他法律、规章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担保权人明确其信贷风险,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振江 《产权导刊》2004,(2):40-41,4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本文谨就产权所包括的几项主要财产权谈谈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詹明信提出当前资本主义处于后现代阶段,后现代以大众文化为主导.后现代化与全球化是一回事,文化全球化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扩张,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